醫療常識★手腕痛就是媽媽手? 當心是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作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腕鬧疼痛,一定是俗稱的「媽媽手」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丁睿宇表示,臨床就有不少民眾,在服藥治療後仍然持續疼痛,轉往復健科門診才發現,原來是與媽媽手截然不同的「隔間症候群(Intersection Syndrome)」在作怪。

許多疾病都會造成手腕疼痛,一般人較熟知、俗稱「媽媽手」的狄奎凡氏症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醫師提醒,隔間症候群也會引發相似部位的疼痛,若沒有多加注意,有時不易區分。

丁睿宇說,隔間症候群又被稱為槳手腕、交叉症候群、吱吱手腕等,主要影響手腕背側伸腕肌腱第一與第二隔間,主因是第一隔間的拇指外展長肌及伸拇指短肌在往手部延伸時會跨過第二隔間的橈側伸腕長短肌肌腱,在反覆的摩擦下導致肌腱滑膜炎。

隔間症候群的患者會在手腕橈側莖突疼痛,與媽媽手的位置相近;不過,媽媽手則是上述第一隔間的兩條肌腱產生狹窄性的肌腱滑膜炎造成。

丁睿宇提醒,隔間症候群常發生在需要重複屈曲、伸直手腕的人身上。另外,從事划船、滑雪、球拍運動、騎馬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男、女性並不會有發生率上的差異,而媽媽手較常發生於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發生隔間症候群的患者,在手腕近端靠近橈骨莖突會有疼痛與腫脹感,按壓也會引起疼痛。且在手腕、大拇指伸直時也會感到疼痛且有摩擦聲。

丁睿宇指出,隔間症候群本身有個特殊症狀就是會有爆裂音的產生,尤其是在手臂旋前、旋後時發出,此點也可以與媽媽手來做區隔,超音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治療則以保守型治療為主,包含休息與活動型態改變,藥物可選擇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普拿疼等,民眾只要有手腕疼痛的症狀,接受治療仍然疼痛的話,可考慮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來查明確切的病因。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陸生」、「小明們」來台解禁有譜了! 陳時中證實雙雙規劃中

瑞德西韋本周發許可證! 國產疫苗「鬆綁限制」拚年底人體實驗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8歲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小安因父母離異、家中發生變故,因此由社會局安排寄養家庭照顧,雖然在寄養家庭中的適應狀況正常,但他在學校常上課不專心、會起身任意走動,且因為活動量過大、個性衝動易怒,總和同學吵架,小安也因此覺得在學校挫折很多、不想上學。  從小未處於穩定教...

閱讀詳情 »

歐洲近來第二波疫情上升,外交部表示,我國駐瑞士代表處一名職員在這個月2日確診武漢肺炎(COVID-19),目前居家隔離觀察中。此外,駐波蘭代表處有一名職員近日在居家隔離期間採檢確診,目前已送醫治療。外交部強調,兩名確診人員都須經醫生確認無傳染疑慮時,才能返處上班。外交部指出,我駐瑞士、波蘭兩代表處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尾牙旺季快到了,科技大廠動輒上千人的尾牙活動,究竟還能不能照常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給了明確的答案,強調11月中旬即將公布的防疫「秋冬專案」不會直接限制人數,只要沒有發生無法追蹤的本土案例或多發性社區傳染,依現在的情況不會規定尾牙不能辦。 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