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腕被操爆了! 3D列印輔護具助護腕

手腕被操爆了! 3D列印輔護具助護腕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隨著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現代人常因過度使用,導致手部發炎症狀的情況層出不窮。為此,工研院與新竹馬偕醫院醫療團隊,共同以「3D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開發完成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客製化3D列印輔護具;此外,並針對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義肢,也能以3D列印製作輔護具,目前已進入人體試驗,將有效提升照護品質。

3D列印輔護具精準度高 復健更舒適

新竹馬偕復健科主任陳建鵬提到,診間常見患者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滑鼠,造成手腕神經壓迫的「滑鼠手」,或是家庭主婦也因長期抱小孩、做家務,導致手部肌腱發炎變成「媽媽手」,一般皆建議患者使用輔護具固定手部,以避免重覆傷害。不過,現行職能治療師以手工製作的輔護具需先以60度熱水軟化材料,再套在病人手部冷卻成形,未來若採用3D列印輔護具,除了可避免治療師因經驗不同造成製作規格落差,其精準貼合的設計,也能讓患者在復健過程更舒適便利。

3D列印義肢 可隨兒童生長發育適時更換

除了入門的滑鼠手、媽媽手輔護具外,還有可矯正站立和走路姿勢的踝足矯形器,以及服務身障兒童為主的3D列印義肢。陳建鵬主任說,因考量身障兒童成長速度快,義肢更換頻率高,而傳統義肢因材質、使用功能、患者本身的狀況,價格而有所不同,但若透過3D列印技術製造的義肢輔具,可隨著兒童生長更換,同時也能減輕一般家庭的經濟負擔。

雲端平台遠端即時回饋 一天就能完成輔護具製作

工研院雷射中心主任曹芳海說明,3D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結合工研院的掃瞄、3D建模、結構及AM製程設計分析技術,透過雲端服務平台可讓醫師遠端即時回饋意見,完成3D列印輔護具最佳化設計,再列印出個人化輔護具;未來只要醫療院所提供列印前期設計,即可將所需輔護具由雲端交付給醫材供應者生產。而3D列印輔護具目前製作約需一天時間,該服務平台也希望累積更多醫師與患者的實際參與,未來持續透過新興材料的研究與製程開發,提升3D列印客製化輔護具的製作效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乾癬不是單純的皮膚病,是一種由自體免疫異常的慢性皮膚病,由於表皮角質異常增生,引起皮膚不正常分裂,造成皮屑過多,有部分乾癬病人會合併乾癬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或指甲變形。中醫師余雅雯表示,除先天基因遺傳外,後天壓力作息、荷爾蒙變化、濫用藥物、肥胖都是誘發疾病的因素,建議患者從改變不良的生活型態開始。乾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0歲男性多年來以為痔瘡出血相當苦惱,但並未就醫,只是上網尋求谷歌大神協助,私下購買痔瘡軟膏,但痔瘡越來越大,甚至影響排便,且坐立難安,最後終於鼓起勇氣就醫,檢查發現,這並非痔瘡,而是1顆拳頭大的菜花。 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資料顯示,18至59歲男性生殖器感染人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行政院推出的「振興三倍券」明(1)日開放登記,實體券有3種登記或領取方式,7月1日至7日,與7月15日至31日,都可以在「振興三倍券」網站與超商預定領取,同樣分階段,可以在指定通路或超商領取。不善於使用網路民眾,也可以在7月15日至12月31日,攜帶健保卡,直接到郵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瞬息萬變的環境,疫情產生的額外焦慮帶給整個世界多大影響?芬蘭奧博學術大學的心理系教授Matti Laine指出,因Covid-19疫情產生的焦慮問題會削弱工作記憶能力。英國大學認知神經研究所Oliver Robinson教授則指出,持續的焦慮也會導致失眠,導致工作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