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腕被操爆了! 3D列印輔護具助護腕

手腕被操爆了! 3D列印輔護具助護腕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隨著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現代人常因過度使用,導致手部發炎症狀的情況層出不窮。為此,工研院與新竹馬偕醫院醫療團隊,共同以「3D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開發完成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客製化3D列印輔護具;此外,並針對踝足矯形器及幼兒上臂義肢,也能以3D列印製作輔護具,目前已進入人體試驗,將有效提升照護品質。

3D列印輔護具精準度高 復健更舒適

新竹馬偕復健科主任陳建鵬提到,診間常見患者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滑鼠,造成手腕神經壓迫的「滑鼠手」,或是家庭主婦也因長期抱小孩、做家務,導致手部肌腱發炎變成「媽媽手」,一般皆建議患者使用輔護具固定手部,以避免重覆傷害。不過,現行職能治療師以手工製作的輔護具需先以60度熱水軟化材料,再套在病人手部冷卻成形,未來若採用3D列印輔護具,除了可避免治療師因經驗不同造成製作規格落差,其精準貼合的設計,也能讓患者在復健過程更舒適便利。

3D列印義肢 可隨兒童生長發育適時更換

除了入門的滑鼠手、媽媽手輔護具外,還有可矯正站立和走路姿勢的踝足矯形器,以及服務身障兒童為主的3D列印義肢。陳建鵬主任說,因考量身障兒童成長速度快,義肢更換頻率高,而傳統義肢因材質、使用功能、患者本身的狀況,價格而有所不同,但若透過3D列印技術製造的義肢輔具,可隨著兒童生長更換,同時也能減輕一般家庭的經濟負擔。

雲端平台遠端即時回饋 一天就能完成輔護具製作

工研院雷射中心主任曹芳海說明,3D列印設計服務共創平台結合工研院的掃瞄、3D建模、結構及AM製程設計分析技術,透過雲端服務平台可讓醫師遠端即時回饋意見,完成3D列印輔護具最佳化設計,再列印出個人化輔護具;未來只要醫療院所提供列印前期設計,即可將所需輔護具由雲端交付給醫材供應者生產。而3D列印輔護具目前製作約需一天時間,該服務平台也希望累積更多醫師與患者的實際參與,未來持續透過新興材料的研究與製程開發,提升3D列印客製化輔護具的製作效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歲末年終,吃完大魚大肉後,滿肚子油膩膩,許多人會喝茶解油膩;不過,中醫師指出,茶含有茶鹼及鞣酸,茶鹼會造成消化不良,鞣酸則會使食物中的蛋白質、礦物質凝固,長期累積恐造成結石,其實最好的去油膩方式,是喝杯熱檸檬水。 喝茶解膩大錯特錯 「喝茶非人人都適合。」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自從3D列印加入陣容,醫療領域起了許多變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賢德認為,例如脊椎側彎手術的成功率,就可以看到明顯提升。醫師指出,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當彎曲角度超過四十度時,病患外觀會出現明顯改變,嚴重者甚至壓迫到臟器,影響心肺與...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j.news) 很多人都在說自己天天都有刷牙,沒有口腔問題,但刷牙後卻總是會吐出粉紅色的泡沫,或咬下蘋果後總會默默留下一些斑駁的小紅點——注意,我說的不是口紅。 我國35歲以上人群的牙周炎患病率極高,小鮮肉們也沒能倖免,青少年人群中,牙齦炎的患病率也接近七成(數...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徐若瑄臉書,僅為示意,與內文無關) 孕婦長期臥床的危害有哪些? 如果懷孕後就開始臥床休息,甚至長期臥床安胎,會因為運動的缺乏而導致抵抗力下降、便秘加重、下肢肌肉廢用性萎縮產後下肢無力行走困難等危害。 1、降低血液循環 準媽媽不可以長期臥床,因為會有降低血液循環的危害。每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