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臂麻木、刺痛,恐胸廓出口症候群作祟 5招伸展放鬆肌肉

作者:洪毓琪

莫名手麻找不出原因?專家表示,手臂有麻木、刺痛感不一定是血液循環障礙引起;若夾帶皮膚、手掌出現冰涼感,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手臂神經、血管被壓迫惹禍!建議民眾除了積極就醫外,不妨可適度從事有助放鬆肌肉的伸展操,來放鬆緊繃的胸廓肌肉群,減少壓迫發生。

手臂麻木 刺痛,恐胸廓出口症候群作祟 5招伸展放鬆肌肉

胸廓出口症候群上身?肌肉緊繃、骨骼錯位,壓迫血管神經惹禍

王聖翔中醫師表示,「胸廓出口症候群(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主要起因於肌肉緊繃、骨骼錯位,進而壓迫位於人體胸廓(頂部出口處附近)的血管或神經所引起,其中又以神經壓迫最為常見。且根據壓迫部位的不同,在臨床表徵上也會有些需差異:

◆壓迫神經(臂神經叢):

一旦人體臂神經叢受到壓迫,便容易產生前臂內側產生麻痺、麻木、刺痛感,以及手麻等不適反應。

◆壓迫血管(鎖骨下動/靜脈):

此類族群易有手臂皮膚溫度下降、觸感冰涼,出現非局部瀰漫性疼痛等症狀。

手臂麻木 刺痛,恐胸廓出口症候群作祟 5招伸展放鬆肌肉

手臂有麻木、刺痛感不一定是血液循環障礙引起;若夾帶皮膚、手掌出現冰涼感,可能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手臂神經、血管被壓迫惹禍!

老師、運動員是高風險群 甩胸廓出口症候群先學會放鬆肌肉

除了因外力、外傷,造成骨骼錯位而壓迫神經、血管,這類難以預防的原因。一般來說,臨床上胸廓出口症候群仍常見於職業需長時間反覆抬手、將手臂高舉過肩的民眾身上。像是,需寫板書的老師、刷油漆的油漆工、清潔人員,以及棒壘球、網球、羽球,甚至游泳健將等。

由於上述族群必須反覆的使用(相關)肌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胸小肌),於是便容易因過度使用,導致肌肉持續處於緊繃的狀態;使神經、血管可通過的空間變窄,進而造成壓迫的發生。因此,王聖翔醫師提醒,想要預防胸廓出口症候群找上門,在劇烈運動、長時間勞動後,適度的伸展、放鬆肌肉,減緩肌肉緊繃非常重要。

預防胸廓出口症候群有方法 熱敷+5招伸展操效果好

至於,想有效改善胸廓出口症候群,引起的手麻、疼痛症狀,該怎麼做?王聖翔中醫師提到,適度的熱敷鎖骨、肩頸、胸廓一帶的肌肉組織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如果民眾發現自身患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期反應,就不建議進行熱敷動作,而應儘速就醫才是,以免病情惡化。

除了熱敷外,王聖翔中醫師也建議,平時養成適度的伸展習慣,適度從事下列5招伸展操。放鬆斜角肌群、胸鎖乳突肌、胸小肌、胸大肌、菱形肌、提肩胛肌、斜方肌、闊背肌...等,有附著在鎖骨、肋骨、肩胛骨、胸椎部位的肌肉,也是減少肌肉緊繃、降低壓迫風險的好方法:

手臂麻木 刺痛,恐胸廓出口症候群作祟 5招伸展放鬆肌肉

頸部側向拉筋操,能幫助伸展下列部位包括,提肩胛肌、斜方肌。

★頸部側向拉筋操

伸展部位:提肩胛肌、斜方肌。

做法:

1.抬頭看著左前方,雙手至於背後,慢慢把耳朵貼向左肩膀,停留10~15秒。

2.接著將頭慢慢抬起,轉回中間。

3.換邊,抬頭看著右前方,雙手至於背後,慢慢把耳朵貼向右肩膀,停留10~15秒。

注意事項:動作時保持肩膀放鬆、不要聳肩。

手臂麻木 刺痛,恐胸廓出口症候群作祟 5招伸展放鬆肌肉

平臂式的肩膀拉筋操,有利伸展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後三角肌等部位。

★平臂式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後三角肌。

做法:

1.身體站直,右手臂橫過胸前,並與地面保持平行,然後左手肘舉至胸前,壓住右手肘處,往左側肩膀拉近,停留10~15秒。

2.接著鬆手,換邊再次進行上述動作。

注意事項:手臂不要彎曲,與地面保持平行。

★折臂式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後三角肌。

做法:

1.身體站直,右手臂橫過胸前,手肘弓成90度,然後左手肘舉至胸前,壓住右手臂,把手肘往左側肩膀拉。

2.接著鬆手,換邊再次進行上述動作。

注意事項:上臂與地面保持平行。

手臂麻木 刺痛,恐胸廓出口症候群作祟 5招伸展放鬆肌肉

抱臂式的肩膀拉筋操:身體站直,雙臂交叉環抱肩膀就像擁抱自己一樣,然後把雙肩往後挺。

★抱臂式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後三角肌。

做法:

身體站直,雙臂交叉環抱肩膀就像擁抱自己一樣,然後把雙肩往後挺。

注意事項:

1.不要猛然把肩膀往後挺。

2.要慢慢地把肩膀往後拉,做漸進式伸展。

★交叉雙臂的肩膀拉筋操

伸展部位: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

做法:

1.屈膝站立,雙臂於身前交叉,接著雙手抓住膝蓋後面。

2.漸漸挺起上半身,直到背部和肩膀覺得緊繃為止。

注意事項:雙肩保持與地面平行,不要翻轉或一高一低。

【醫師小叮嚀】:

王聖翔中醫師也提醒,上述方式僅適用於預防胸廓出口症候群,或是症狀發生後的輔助調理,不能取代正規的治療方式。因此,倘若民眾發現,自身出現手麻、上肢麻木、疼痛症狀,且休息1~2天後仍未見改善,建議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釐清是否有胸廓出口症候群的問題,對症治療較有保障。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好好關心爸爸的身心健康呢?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男性在認知自己的身心狀態的能力,比起女性更為遲鈍,他們較無法體認自己已得到精神疾病、且無法完整表達其內心感受;根據衛福部資料也顯示,男性精神科就診率不到1成,而2017年死因統計也發現,男性自殺率6...

閱讀詳情 »

暑假已經過了一半,到了總體檢的時刻了,家長最的有5件大事是:孩子長高了嗎?孩子是否又變胖了?孩子近視加深了嗎?孩子手機成癮了嗎?孩子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參加由醫院舉辦的醫學暑假夏令營,家長有以上的困擾,可以迎刃而解,孩子也可以透過學習健康新知,成長蛻變,健康有新希望! 營養師利用甜度計實際測量含糖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8歲李先生是一位退休老闆,近來常感到下背部痠痛,起先尋求推拿、拔罐等傳統名俗療法緩解,但疼痛不但沒有改善且日漸加劇,除下背部痛外,還沿著左側臀部、大腿、小腿一路痛到腳底。經臥床休息與服用止痛藥,症狀改善有限,甚至疼痛到連翻身都困難,也無法行走。進一步就醫一系列檢查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8台灣頂尖企業TOP 5000名單揭曉,翔宇生醫科技於「生物技術服務業」摘下后冠,榮登第一名寶座,其中有台灣最美CEO之稱的翔宇生醫張麗綺功不可沒。以「女霹靂」著名 翔宇生醫核心人物台灣女企業家張麗綺向來以「女霹靂」著名,以不停歇美麗、不停歇動力、不停歇共利的姿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