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嗝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這4種不良習慣可能惹禍

打嗝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這4種不良習慣可能惹禍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胃腸道中有許多產氣桿菌,這些產氣桿菌消化了葡萄糖、乳糖或食物的殘渣後,即會產生許多氣體。大多數胃腸道內的氣體會往下藉由「放屁」從肛門排出,但部分胃內的氣體則可能會往上從嘴巴排放出來,就是所謂的「嗝氣」或「打嗝」。

 

一般人可能認為打嗝是小毛病,不必太在意,但是,頻繁且音量極大的打嗝,不但容易引起旁人側目,更讓患者窘到都不敢出門,無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台北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何愛生指出,打嗝是因為胃及橫膈膜受到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使得胃內氣體迅速由胃的賁門進入食道,再由口腔排出所引起;由於氣體排出瞬間的爆發力極大,打嗝可能發出很大的聲響。

 

一般人一下子吃得太飽或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就可能引發打嗝,這類的打嗝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當打嗝頻繁到影響睡眠、作息,或打嗝合併胃酸逆流、胸悶胸痛等症狀,以及每天頻繁打嗝超過1周,則可能「病因性的打嗝」,應立即就醫檢查病因。

 

然而,在腸胃科門診中,多數打嗝的病人,約有8、9成以上都和胃食道逆流有關。何愛生指出,打嗝是胃食道逆流的主要症狀之一,如果持續打嗝,加上胸悶、胸部灼熱感(俗稱「火燒心」)、溢酸水、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尤其逆流而上的酸水「五味雜陳」,令人非常難受,可確診是胃食道逆流作怪

 

「10個做胃鏡的患者中,有8個是胃食道逆流病人」,何愛生指出,近年來這類病患不斷增加,胃食道逆流是標準的現代文明病,固然和民眾的飲食西化有關,例如多吃油炸物、含高油脂食物、甜食、碳酸飲料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更和生活型態、工作壓力大及肥胖問題息息相關。

 

不過,千萬別被電視上胃食道逆流藥品廣告中愛吃甜食、喝咖啡,但身材苗條曼妙的模特兒騙了。何愛生說,廣告前半段吃甜食、喝咖啡,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食道逆流,但模特兒的身材和臨床上看到的病人卻是「差很大」。

 

胃食道逆流患者雖然也有瘦子,但仍以肥胖者居多,尤其身體質量指數(BMI)對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改善程度影響最大,凡是BMI超過25、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以上者,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越高,胃食道逆流與肥胖呈現正相關,且肥胖對胃食道逆流的影響更勝於飲食種類

 

因此,對於肥胖且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患,減肥為第一要務,一旦患者配合體重控制,病情往往也能有效改善。不過,何愛生強調,胃食道逆流雖然和食物相關,但不良的生活作息,例如過晚進食、吃完後立即平躺或坐著不動以及壓力過大等,才是現代人胃食道逆流病情激增的主因。(文/常春月刊提供)

 

編輯:潘哲宇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2021.06.04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4日為止,已經有18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民眾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之餘,國民健康署提醒,這段時間除了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也可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不同植化素 不同好功效蔬菜與水果除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外,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是植物天然色素和氣味的主要來源,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疫情嚴峻的今天,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外,接種疫苗是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隨著疫苗陸續進口、分配到各縣市進行規劃性施打作業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孕婦,特別是在第一線承受感染風險、執行防疫工作的醫護或警消同仁,會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接種新冠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