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打完疫苗一路「虛累累」? 類感冒後遺症中醫師教預防、緩解之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新冠肺炎,打疫苗是唯一方法,台灣也正在全面開打中,但不少民眾、尤其是高齡長者都在打完疫苗之後出現「虛累累」的不適感覺,怎麼擺脫這種類似感冒後遺症?中醫師有方法,建議不妨可以透過中藥增強體質,搭配針炙進行調理,有助於減緩接種不適。

高齡92歲的陳奶奶就是一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陸續出現高燒、低血壓、接種部位腫痛、嘔吐、腹瀉、疲倦等諸多不適症狀,長達一周之久,雖然持續服用退燒止痛藥,卻遲遲無顯著效果,最後在家人陪同下就診,接受中醫輔助治療,症狀一一緩解。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副主任吳炫璋表示,接種新冠疫苗後,由於免疫反應被激活,可能產生種種不適,常見副作用包括:針扎處疼痛、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一般而言,這些症狀約可在接種後3天漸漸得到緩解;然而,由於體質殊異,少數民眾所承受之不適感可能較為劇烈、持續較長時間。

若是屬於後者,中醫師建議,此時可考慮以中醫進行調理,以緩解接種疫苗產生的副作用,以中醫理論而言,接種副作用類似感冒後遺症,因為「風寒溼的邪氣」侵犯「人體的正氣」所引起,故治療以「扶正祛邪」為準則,健脾胃、補益正氣,以禦外來邪氣。

吳炫璋強調,與西藥不同,中藥是透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減緩接種不適。以陳奶奶為例,施打疫苗後持續疲倦、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在手臂針扎處也呈現大面積紅腫熱痛的症狀,所以透過祛散風寒溼的中藥,調補因免疫反應所造成的體內耗損,又針對注射部位的紅腫處施以清熱解毒的藥物,輔以針灸及外敷膏藥治療,一周後不適狀況逐步改善,注射處也漸漸退紅消腫。

吳炫璋說,除了接種後可透過中藥減輕症狀外,若施打第一劑後副作用較明顯或是持續3天以上的民眾,亦可於接種第二劑前,先行服用中藥調和體內正氣,以達預防效果。他同時提醒,不同體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不盡相同,若患者屬陰虛體質,則除原先祛散風寒溼的藥物外,還會增添一些清潤的藥材,如麥門冬、魚腥草等作為搭配。

吳炫璋建議,民眾只要尋求專業中醫師辨證,透過適切藥物進行調養,配合清淡飲食、規律作息,充足飲水及適量運動,即可安心接種疫苗。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數字好嚇人!台灣育齡女性5人1貧血 做足4點就沒風險

Delta太凶!陳時中下令「預防性隔離」守二線 民眾現4症狀別上班上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好醫師會客室》攝護腺肥大要迅速治療,才能找回性福。(影/優傳媒影音製) 優傳媒記者溫建鈞/台北報導攝護腺肥大是中年男人的「特權」,得病的比率超過一半,振興醫院泌尿科蔡昇翰主任表示,攝護腺肥大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嚴重的樹護線肥大會出現結石或是泌尿道感染症狀,必須施以刮除手術,較輕微的症狀吃藥...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節氣進入「處暑」,中醫師建議,雖然已經秋天,但處暑的天氣逐漸轉變成為「晝熱夜涼」型態,還是要留意白天時秋老虎帶來的暑氣高溫,至於如何幫助身體應對夏、秋兩大季節的良好轉換,中醫認為,此時應要增潤抗燥、清熱益氣,包括蓮子、香蕉、菊花、...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慢性腎臟病人超過32萬人,需要長期透析洗腎人數就有8萬多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表示,其中「多囊腎」病患就約占了台灣洗腎病患的2.4%,以往沒有任何治療方式,只靠血壓控制及日常習慣來延緩進入洗腎的病程,而健保今年7...

閱讀詳情 »

▲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圖顯示嗅溝腦膜瘤位置。(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隔2年,終於聞得到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味!50歲的吳女士過去2年多來沒有嗅覺,原以為是嚴重過敏性鼻炎害的,但因為視力也越來越模糊,就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腦部長了一顆6到7公分的腫瘤,確診為「嗅溝腦膜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