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打疫苗防病毒 男女共同預防HPV

潘以泓 / 台北報導

打疫苗防病毒 男女共同預防HPV
無論男性或女性,要打贏HPV相關癌病的戰爭,最好辦法之一就是共同接種HPV疫苗。

COVID-19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引發大眾對於病毒的重視!而在病毒與人類的戰爭中,您知道嗎?有一種病毒的家族成員多達200個,分別會導致多種癌症,且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有風險。它,就是HPV(人類乳突病毒)!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研究發現,HPV亦和頭頸癌有所關聯。專家建議男性女性都應該依醫囑接種HPV疫苗,遠離HPV相關癌症。

癌症不會傳染,但小心感染病毒會增加罹癌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表示,HPV是Human Papillomaviruses(人類乳突病毒)的縮寫,以往國人認為HPV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的主要兇手,因此防治對象皆以女性為主。而在子宮頸抹片檢查與HPV疫苗的幫助之下,子宮頸癌發生率已明顯下降。

打疫苗防病毒 男女共同預防HPV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周宏學主任提醒,HPV會造成多種癌症和性病,男女生應一起接種HPV疫苗做預防。

然而,正當大家將對抗HPV之戰的主力部隊放在女性朋友身上時,美國研究卻發現男性感染HPV的風險正在急速攀升,賴基銘教授說,男性終其一生的感染機率高達91.3%,超越女性的84.6%。而且除了子宮頸癌,長期感染HPV若無法自行清除,還可能引發口咽癌、頭頸癌、外陰癌、肛門癌、陰道癌與俗稱「菜花」的生殖器疣,顯示不僅女生要注意HPV,男生更該小心防範!

曾經因子宮頸抹片檢查,揪出高致癌型子宮頸癌前期病變的知名部落客「御姊愛」也分享,確診當時對HPV的瞭解不多,內心總是自我控訴,覺得這種症狀似乎隱含著各種羞恥,直到接受治療,慢慢瞭解HPV之後,發現不只是女性可能感染HPV,男人也不例外,如果能早確認、早面對,就能早解決。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則表示,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在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丹麥研究預估,當地HPV相關口咽鱗狀細胞癌的新增案例數將於今年(2021)超越子宮頸癌,英國和美國則早在2016和2020年就出現類似現象。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周宏學表示,女性朋友HPV的篩檢已有標準化的檢驗方式,能夠幫助子宮頸抹片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偵測率,但男性缺乏標準化的HPV檢驗方式,加上其感染機率高、暴露後呈現持續性感染的比例比女性高,一旦感染甚至導致癌變,例如口咽癌或頭頸癌,往往難以及早發現。

除了腫瘤採樣,癌友如何評估自己的頭頸癌可能與HPV有關呢?美國臨床研究發現,癌友最常見的初期主述症狀為脖子出現腫塊,比例超過5成;其他則為喉嚨疼痛、口腔腫塊、吞嚥困難、耳痛與喉球症 (喉嚨異物感)等。

打疫苗防病毒 男女共同預防HPV
台大醫院婁培人副院長表示,HPV在美國造成的頭頸癌人口已超過子宮頸癌,台灣因HPV造成的頭頸癌病友也正在急速增加之中。

婁培人教授分享,醫學文獻曾出現一名64歲女性案例,出現左耳疼痛症狀,連續2年被誤診為中耳炎、蛀牙接受根管治療、鼻竇炎,直到接受核磁共振和組織切片檢查,才證實罹患HPV相關頭頸癌,並在進一步追查之下,發現其腫瘤與6年前確診為HPV相關頭頸癌的丈夫,正好都是同一種HPV病毒型別。顯示HPV相關頭頸癌不易診斷,病毒也可能傳染給另一半,男女共同預防才是上上之策!

另外,台大醫院也有一名年約50歲的男性患者,剛開始以為牙痛,但拔牙後疼痛不減,再度就醫又被當作三叉神經痛,接受神經阻斷手術,沒多久疼動又發作,且越來越痛,脖子也出現腫塊,轉診耳鼻喉科,接受詳細檢查才發現竟是HPV感染導致的頭頸癌。婁培人教授表示,HPV引發的相關頭頸癌不容易被察覺,可是確診後及早治療的痊癒率很高,這名患者也是在治療後痊癒,目前僅需定期追蹤。

目前國際趨勢認為,無論男性或女性,要打贏HPV相關癌病的戰爭,最好辦法之一就是共同接種HPV疫苗。周宏學副教授指出,目前已有多種疫苗可以大幅降低HPV帶來的疾病威脅和癌症風險,除了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與肛門癌之外,最近台灣也繼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取得HPV疫苗預防口咽及其他頭頸部位癌症的國家,有助國人打贏HPV大戰,遠離因HPV引起之相關癌症與疾病的威脅!

相關推薦

頸椎病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落枕、手麻、骨刺、胸悶,都是頸椎病的症狀!台灣大約有20%年輕人罹患頸椎病,卻有人不耐長時間的治療,採取一些激烈的手段,這些手段,宛如恐怖片,有人因此癱瘓、中風、半身不遂!最近網路上就流傳一位68歲的山東大媽,在單槓上綁了幾條繩索,接著就站上板凳,把自己的脖子吊起,踢開凳子讓...

閱讀詳情 »

近日一對夫妻假日海釣,釣到一條50公分深海鱸魚,兩人立刻烹調分食一大塊現烤魚肝,當下感覺疲憊又頭痛,第二天就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可怕的情形,其實是血液中維生素A濃度偏高。維生素雖是人體必需物質,但吃過量卻會引起中毒,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引起致命急性肝炎,導致喪命。除了要控制進補的量,在...

閱讀詳情 »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台北市突破千人。(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讓病人在特定條件之下,可以拒絕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流體餵養,選擇善終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已經超過半年,台北市衛生局今(8)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全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人數共計...

閱讀詳情 »

▲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若不到位,2年復發率超過2成。(照/洪煥程醫師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子宮內膜異位症上身,治療千萬不要走走停停。一名35歲的家庭主婦,2年前經痛就醫,確診為子宮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即「子宮肌腺症」,在醫師建議下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用藥8個月後大為改善,沒想到她竟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