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鼾嗜睡,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減重、側睡改善

肥胖是百病之首,對於中年大叔而言,更要小心肥胖所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死亡風險。醫師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打鼾、日間嗜睡,以及睡醒頭痛等3大特徵,而減重是改善睡眠障礙的有效方式之一,早期發現治療則是王道。

打鼾嗜睡,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減重 側睡改善

胸腔內科專科醫師莊淇源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以下稱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小心於睡眠時因缺氧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嚴重者更可能發生在睡眠中猝死,不可不慎。

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障礙 好發中年族群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研究,國內約有2成人口,約460萬人罹患失眠、打鼾,以及睡眠呼吸障礙等疾病,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打鼾者當中往往有50%伴隨著睡眠呼吸中止症,推估全台有10%人口約230萬人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研究也發現,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危險因子,特別是上半身肥胖的病人屬於高危險群,臨床研究顯示,體重每上升10公斤,約增加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至8倍,但仍有很多民眾輕忽疾病風險。

打鼾嗜睡,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減重 側睡改善

睡眠呼吸中止症死亡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常伴隨打鼾、日間嗜睡,及睡醒頭痛等3大特徵。

重度肥胖罹患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小心呼吸困難

臨床顯示,重度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 35)及病態性肥胖(BMI>40)者,罹患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近來不斷攀升,需要積極治療。醫師莊淇源指出,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以至於睡眠時發生呼吸困難,甚至暫時性停止呼吸,患者常因為缺氧而驚醒。

有些肥胖者還會有血液中二氧化碳過高的狀況,造成白天經常嗜睡,不論坐著或運動時也常感到呼吸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出現障礙,在開車時也常陷入打瞌睡衍生車禍意外。根據統計,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開車發生交通事故,是普通人的10多倍,嚴重者甚至死亡。

睡眠呼吸中止症反覆缺氧 增加死亡風險

要注意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死亡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患者由於反覆缺氧增加心血管循環系統負擔,容易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外,還會增加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其中又以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最為嚴重。

如果病人肥胖程度越嚴重、表現打鼾、白天呈現嗜睡,以及睡醒時頭痛等症狀時,則應懷疑病人是否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要確認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及嚴重程度,可配合接受多項性睡眠生理檢查,檢測每小時睡眠呼吸中止次數(AHI)。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標準,AHI<5次為正常,5至14次為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15至29次為中度,30次以上則為重度。若屬中度、重度的患者,統計上死亡率較高,應積極治療。

打鼾嗜睡,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減重 側睡改善

切記睡前4小時不可飲用酒類飲料,可降低呼吸中止症死亡風險。

減重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側睡呼吸放慢

莊淇源醫師強調,對於體重過重者,減重是唯一證明可以有效根除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也是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第一要件。此外,部分病患仰躺睡覺時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側躺睡覺時,症狀頻率會下降,建議可以考慮側睡。

針對有鼻塞症狀的人,建議可以同時使用減輕鼻塞的藥物,並可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程度,也可增加持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使用的舒適性及效果。此外,也可以透過呼吸放鬆法,強調慢呼慢吸,吐氣愈慢愈好,可讓心跳變慢,降低交感神經興奮程度,讓人能順利入睡。切記睡前4小時不可飲用酒類飲料,避免在睡前使用鎮靜安眠藥物,以及要戒菸,也是改善疾病的方法之一。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667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爸爸媽媽照過來!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及馬偕紀念醫院,將於6月4日至7日於中山區行政大樓10樓大禮堂辦理「未就學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歡迎未就學的小朋友們踴躍報名參加。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韓國強主任表示,此次社區篩檢服務將進行「純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櫃姐、服務員、上班族、病人注意,長期久站、久坐、久臥不動,小心成為深層靜脈栓塞的高危險群,嚴重恐致死!醫師指出,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血液容易滯留在下肢靜脈,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當血栓順著血流回流到肺部,發生肺栓塞,恐危及性命。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多吃水果能夠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以及養顏美容,甚至還能預防癌症,但水果到底餐前吃比較好還是飯後吃?這是許多人的疑問。營養師表示,目前沒有臨床研究證實,究竟是餐前吃水果還是飯後吃比較好,其實記得吃最重要。 餐前吃水果較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水果...

閱讀詳情 »

真理之河流過謬誤的渠道◎李秉穎   政治事務大多黑白難分,沒有所謂的真理,只能藉歷史回顧做出客觀評斷。藝術事物大多形式不拘,也沒有所謂的真理,只能憑個人喜好賦予主觀評價。科學真理卻是永遠存在的,而且只有唯一的一個。 泰戈爾說:「真理之河流過謬誤的渠道。」(The stream of tru...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