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把「我」掛嘴邊是自戀? 研究:是情緒困擾的求救警訊

把「我」掛嘴邊是自戀? 研究:是情緒困擾的求救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你身邊是否有朋友聊天時,常說「我」今天、「我」可能、「我」最近,將話題不斷圍繞著「我」說個不停呢?當朋友不停說自己的時候,不少人馬上將其與自戀連在一起,但根據刊載於《每日科學》ㄧ項研究指出,一直說「我…..,我……」的人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

研究發現:經常使用「我」者與負向情緒關聯大

該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進行,其研究指出,每人每天平均會說1萬6千個字,其中約1千4百字是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而那些有情緒困擾傾向的人每天用「我」、「我的」(I, me and my)的次數高達2千次;此外,研究也發現經常使用第一人稱主格「我」(I)和受格的「我」(me)與負向情緒有關,但頻繁使用第一人稱所有格「我的」(my)則否。

自我關注大易產生負向情緒 傾聽、陪伴助排解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胡延薇表示,習慣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見得會讓自己比較快樂。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戰或逃的生存策略,因此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挫折事件或負向情緒的記憶會比較深刻,當我們經歷負面的生活事件,若過於專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產生以我為中心的談話,如為什麼我會這麼衰?為什麼只有我這麼慘?並連接到負向的情緒。

胡延薇提醒,當發現身邊的朋友聊天時容易以「我」為中心且出現「不快樂」的形容詞時,不要誤以為他是想引起注意,反倒可能他正經歷著心理困境或情緒困擾,應多給予傾聽及陪伴。

心理鎂光燈易使負向情緒放大 身體症狀反覆不癒亦是警訊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因大量的談論自己,在「心理鎂光燈」效應影響下,只關注自身的處境,容易放大對事情的負向或無望感,接連帶來負向情緒。

葉雅馨主任建議,若你是個傾聽者,除了談話中「我」這個警訊,若發現對方同時有一些身體症狀,如感冒反覆不好、原有的疼痛加劇等,要瞭解這可能也是個求助的訊息,應給予更多的支持,甚至言語上的肯定,若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時,則可陪同對方找到其他的支持管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1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業者為了增加食品口感、美觀,並延長保存期限、降低成本,加入各種食品添加物,恐影響人體健康!營養師指出,火鍋料、香腸、火腿、速食麵、冰淇淋,甚至米粉、河粉、蘿蔔糕,都是含磷量高的食品,人體長時間大量食用,會加速損傷腎臟功能及血管鈣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一名35歲女性嘗試懷孕多年沒有消息,期間還做了2次人工受孕也都沒有成功;日前透過傳統中醫治療,包含使用針灸、耳針、藥薰、拔罐等,每週規律針灸治療2至3次,1個月後竟傳來懷孕的好消息。中醫師指出,針灸療法可調暢人體氣血循環,讓身體狀態達到適合懷孕的環境,增加受孕機率。台北市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台中一名糖尿病合併心臟病患者,透過注意飲食、運動、藥物治療三管齊下,更在醫師鼓勵下減重8公斤,成功讓血糖值下降至正常範圍,顯示體重對於糖尿病治療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適當體重控制能夠降低糖尿病誘發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動脈硬化,減輕併發症對生命造成的威脅。中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前列腺癌患者術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比例高達26至100%,吃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都沒效;不過,目前已有所謂的「陰莖復健」,透過口服、注射藥物,或真空吸引輔助器,可幫助患者重振雄風。53歲的王先生,日前接受根除性前列腺切除術,雖然手術非常成功,並保留有一側性神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