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抑制奪命肺癌 3代組合療法反應率破6成

  56歲的鈺琪姐個性開朗,2年前夏天參加1場活動時,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有些發燒便返家休息,本以為是中暑,沒想到晚上卻發燒至39.5℃,到醫院掛急診被診斷為肺炎,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右側肺部長了1顆約6.5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肺癌。

  患者聽從醫師建議和安排治療,不料卻在今年3月肺癌復發,且癌細胞已同時攻陷左右兩肺。雖然打擊不小,但她仍將自己交給醫師,因為已預期傳統藥物效果有限,在醫師建議下,再次進行手術切除病灶後,改用免疫組合治療,目前控制狀況穩定。

  肺癌連續7年居台灣第1大奪命癌症,每年超過9,000人因此死亡。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許多晚期肺癌患者在嘗試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失敗後,將希望寄託在免疫療法上,但療程藥費不僅昂貴,且反應率還不到2成。

  高尚志指出,免疫治療是利用免疫檢查點藥物喚醒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正確辨識並進而攻擊癌細胞,特點為一旦腫瘤對此藥物有所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療程結束,不再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生命。

  不過,晚期肺癌患者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藥物的整體反應率很低,最多約2成,導致絕大多數患者無緣使用。為此,醫界尋求突破,幫免疫療法找搭檔組合,希望幫助癌友活得更久。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說明,晚期患者有機會因免疫治療藥物搭配其他藥物,進而提升療效,且臨床顯示,「3代組合療法」確實可以發揮治療效果。

  國外多篇研究顯示,晚期患者使用結合免疫治療藥物(新生代)、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中生代)和化療藥物(老生代)的「3代組合療法」,腫瘤反應率突破6成,超過1年腫瘤無惡化的患者比例增4成,整體死亡風險下降約2成,鈺琪姐就是典型個案。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提到,衛生福利部目前核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使用的免疫治療,共有3種療程,包括單獨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免疫+化療的雙組合、免疫+化療+抗血管新生標靶的3代組合等。

  陳育民提醒病友,積極與醫師討論,不要放棄希望,根據個人的病況和經濟能力,找出屬於自己的理想免疫治療組合,讓自己也有機會活得更好、更久。

相關推薦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7月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最新一波蔬果殘留農藥檢驗結果出爐,連鎖超市及火鍋店都榜上有名。台北市衛生局今(21)日指出,檢驗共7件不符合規定,其中包括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師大分公司販售的「甜豌豆」、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

閱讀詳情 »

《好醫師會客室》「標靶弧形刀」科技,精準治療腫瘤。(影/優傳媒影音製) 優傳媒記者溫建鈞/台北報導台灣的腫瘤治療技術已經與世界同步,國內癌症權威、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表示,「標靶弧形刀」放射出高能量X光,可以非常精準地治療腫瘤,不像以往的放射線治療,會傷害周邊正常器官,造成副作用,...

閱讀詳情 »

▲置換人工髖關節是不少年長者換回行動自如的選擇。(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因為老了而「寸步難行」的狀況也越來越多,年長者髖關節病變導致疼痛、影響正常活動,在台灣,一年約有4萬多人有輕重不等的髖關節症狀,一旦使用藥物治療、改變生活作息及使用...

閱讀詳情 »

▲夏日甩肉大作戰,足夠的活動量是預防「復胖」的重要關鍵。(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夏天是減肥的季節,全因為肥肉在薄衫、短褲之下,再也無處可藏,但不少人為找回窈窕曲線、消除大肚腩,追求速效,往往採取激烈方法,反而斷送身體建康。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宋明憲就提醒,只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