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抑制奪命肺癌 3代組合療法反應率破6成

  56歲的鈺琪姐個性開朗,2年前夏天參加1場活動時,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有些發燒便返家休息,本以為是中暑,沒想到晚上卻發燒至39.5℃,到醫院掛急診被診斷為肺炎,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右側肺部長了1顆約6.5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肺癌。

  患者聽從醫師建議和安排治療,不料卻在今年3月肺癌復發,且癌細胞已同時攻陷左右兩肺。雖然打擊不小,但她仍將自己交給醫師,因為已預期傳統藥物效果有限,在醫師建議下,再次進行手術切除病灶後,改用免疫組合治療,目前控制狀況穩定。

  肺癌連續7年居台灣第1大奪命癌症,每年超過9,000人因此死亡。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許多晚期肺癌患者在嘗試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失敗後,將希望寄託在免疫療法上,但療程藥費不僅昂貴,且反應率還不到2成。

  高尚志指出,免疫治療是利用免疫檢查點藥物喚醒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正確辨識並進而攻擊癌細胞,特點為一旦腫瘤對此藥物有所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療程結束,不再使用免疫治療藥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生命。

  不過,晚期肺癌患者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藥物的整體反應率很低,最多約2成,導致絕大多數患者無緣使用。為此,醫界尋求突破,幫免疫療法找搭檔組合,希望幫助癌友活得更久。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說明,晚期患者有機會因免疫治療藥物搭配其他藥物,進而提升療效,且臨床顯示,「3代組合療法」確實可以發揮治療效果。

  國外多篇研究顯示,晚期患者使用結合免疫治療藥物(新生代)、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中生代)和化療藥物(老生代)的「3代組合療法」,腫瘤反應率突破6成,超過1年腫瘤無惡化的患者比例增4成,整體死亡風險下降約2成,鈺琪姐就是典型個案。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提到,衛生福利部目前核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使用的免疫治療,共有3種療程,包括單獨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免疫+化療的雙組合、免疫+化療+抗血管新生標靶的3代組合等。

  陳育民提醒病友,積極與醫師討論,不要放棄希望,根據個人的病況和經濟能力,找出屬於自己的理想免疫治療組合,讓自己也有機會活得更好、更久。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國內最大規模院內聚群感染,並造成後繼的社區感染,事件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口中的「小隙縫」變外界質疑的「大破口」,讓陳時中飽受批評,甚至轟他不肯聽其他專家的話。陳時中今(25)日正面回應,稱現在「比誰有先見之明、比誰後知後覺,都沒有意義」...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累計15人染疫,其中10樓和12樓都出現確診者,而11樓護理之家則未被匡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護理之家雖然為獨立運作,但今天已安排89個住民和員工全部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陳時中表示,今日並未新增確診者;針對部桃群聚事件,截至目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有產險公司推出保費500元、被居家隔離就賠10萬的防疫保單,連日引發民眾瘋搶現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也開口了,認為「算袜合啦!(台語)」不划算,他強調,居家隔離風險可能是千分之1都不到。 陳時中是在下午主持臨時疫情記者會時,被記者追問對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陸續已有15人確診,還出現感染源不明的案889、案890,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深夜緊急宣布回溯1月6日至19日進出部桃的3大類對象,實施居家隔離14天,人數破天荒超過5000人之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表示,漏夜通知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