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抗拒戴助聽器不矯正 嚴重恐大腦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抗拒戴助聽器不矯正 嚴重恐大腦退化

64歲的徐先生重聽情況已有10年之久,雖曾使用助聽器,但效果不佳,經常因為雜音聽不清楚,而未每天佩戴,僅在需要時才使用,以致語音辨識能力漸差,必須看人嘴型猜測意思,工作與生活非常不便,而到耳鼻喉科求診,醫師評估其聽力,並協助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增加每日佩戴時間,幾個月下來,徐先生已能輕鬆與人溝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65歲後聽力退化 3成早期中耳炎未癒造成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指出,全台65歲以上年長者,每10人就有1至4人有聽力受損情形。當人體無法由聽覺接收聲音或理解聲音內容,影響社交與溝通時就是聽力障礙。一般而言,可聽到25以內分貝者屬正常聽力範圍,此範圍外可分成25-40分貝的輕度聽力障礙、40-55分貝的中度聽力障礙、55-70分貝的中重度聽力障礙、70-90分貝的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

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繁多,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數為基因遺傳,65歲以後則有3成患者是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造成耳膜破洞後,長期下來因髒污影響內耳神經所導致;部分患者才是因慢性退化與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黃韻誠醫師表示,最適合戴助聽器的族群為中度聽力障礙者,但多數患者在聽力受損之初不以為意,認為是老化自然現象,未即時佩戴,而錯失黃金矯正期,一旦嚴重到重度聽障時再佩戴,即使聽到聲音,患者也可能因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退化,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戴助聽器雜音很吵?醫:選配錯誤導致
當聲音經由外耳道、耳膜、三小聽骨、鐙骨時會被逐漸放大,最後透過耳蝸內淋巴液的震動使聽覺毛細胞擺動,產生神經衝動,大腦就能接收到外界訊息,解讀聲音。而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能將聲音依據聽力障礙者的情況做不同程度的放大,再透過上述聽覺傳導系統送至大腦。但許多民眾有「戴助聽器會越戴越不清楚」的錯誤認知,黃韻誠醫師表示,此種情況多為助聽器選配錯誤所導致,每個人耳道的長短寬窄不一,因此同一款型助聽器不適用每位患者,若助聽器無法與耳朵密合,將導致聲波形成亂流,成為嘈雜聲響來源。

黃韻誠醫師提醒,戴助聽器前應由耳鼻喉科醫師評估聽力狀況及語言辨識能力,再由聽力師協助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切勿隨意購買便宜商品,以免造成反效果。此外,民眾應減少長時間戴耳機與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把握黃金時期及早就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呂怡潔/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發現,在台灣平均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患有牙周病,近年來更發現青年型牙周病患明顯增加,若忽略牙齦流血等早期症狀,導致細菌破壞齒槽骨,恐將造成牙齒更多傷害。對於害怕手術治療的牙周病患者,醫師建議加入水雷射輔助治療,不但出血量小,還能大幅減少復原時間與疼...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為提供社區長輩健康促進、共餐服務、社會參與、預防老化及延緩失能、電話問安或關懷訪視等服務,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C據點長照站」,截至2021年1月底已設置316家C據點長照站,範圍涵蓋台中市各行政區。失去丈夫的珠珠阿姨,在據點人員的關懷及其他長輩的陪伴下重拾笑容,現在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尼(案1009)及菲律賓(案1010)入境。其中印尼籍女學生來台就學,去年曾在印尼確診康復,沒想到此次來台檢疫期滿前採檢又驗出陽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1009為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首批AZ疫苗開打進入第2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最新醫護接種人數統計,已經有3218人完成接種,本島縣市全部都開打了,只剩金門、馬祖兩離島因為門診安排因素尚未開打;值得注意的是,不良反應通報事件新增3件,累計共4件,不過都屬於發燒、腫痛、肌肉痠痛等非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