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抗菌縫合線 納入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指南

抗菌縫合線 納入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指南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手術部位感染是外科手術後主要合併症之一,有時需要歷經數次善後手術才能解決問題,是造成病人傷害、死亡及額外醫療支出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本月(2016年11月)發表的「全球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新指南(SSI)」中表示,全球每年將近2.4億次的外科手術,而當細菌透過手術切口侵入人體時即為手術感染,不但每年威脅數百萬患者的性命,同時也協助散播了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手術部位感染成因多 患者、家屬勿輕忽

手術部位感染是全球最常見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會增加手術患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副部主任許俊傑表示,手術感染原因很多,包含了病人本身因素,例如:體質狀況不好、傷口有大量的細菌接觸等;此外手術前準備,像是毛髮的剃除、手術室空調太冷、手術時間過長,甚至是縫線的選擇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部位感染。

而最常見的感染問題就是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現象,輕者可能只是傷口會有稍微的不適感,經過處理大多就可以復原;嚴重可能會導致傷口裂開、手術失敗,而需要更長時間的住院治療及觀察,造成患者家屬及醫療體系的經濟負擔。

WHO發表新指南 三氯沙塗層抗菌縫合線納入建議項目

在WHO發表的新指南中,特別將有三氯沙塗層成份的抗菌縫合線,列入建議使用選項;許俊傑副部主任進一步說明,手術中縫合線的選擇是相當重要的,在豬隻動物試驗中,可以明顯看出有使用抗菌縫合線的豬隻,傷口復原較使用一般縫線者效果顯著,且傷口感染率下降約50%;另外根據國外研究證實,含有三氯沙塗層的抗菌縫合線,可有效抑制細菌附著達七天以上,藉此來預防因細菌附著於縫合線上所造成的手術部位感染,抑菌效果顯著。

除了手術過程中需要留意感染問題之外,後續傷口的照護也不容小覷,許俊傑副部主任提醒,術後若傷口疼痛請告知醫護人員處理,無需過度忍耐,醫師會依個人疼痛程度給予適當藥物。不同的患者可能有復原速度上差異,請務必遵照醫師及護理師的叮囑,才能早日恢復健康。

※特別說明:醫療用三氯沙為高純度三氯沙,且已經於臨床使用超過四十年之久,證實安全無虞,於縫線上使用劑量也比民生消費用品低許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2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目前很多國家為減少醫療疏失,多已使用GS1條碼,而所帶來的好處還不只是避免了醫療糾紛,還可減少醫材與藥品的浪費;中華民國商品條碼策進會推廣處市場開發部經理林佩瑩指出,荷蘭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針對藥品及醫材全部實施GS1條碼政策,使得該國醫材與藥品就節省了約有一億歐元。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生殖器傷口潰瘍,常因無痛且大多不做治療就能自癒,容易使人忽視,小心這是梅毒初期的典型症狀!若發展成第二期的全身性皮疹,仍不好好治療,可能會轉變成晚期神經性梅毒,或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先天性梅毒或畸型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醫事檢驗師李蘭蕙指出,梅毒是由血液、體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很多人都有鼻子不通的問題,但若是長時間鼻子不通,就要小心了,可能有大問題!臨床上,有一名中年婦人,就是因為有長期鼻塞的困擾,她原以為是一般的鼻炎,不以為意,直到病況嚴重,進一步到光田醫院就醫,才發現竟然是鼻腔內有淋巴癌。收治該名婦人的光田醫院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指出,這名婦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出現全球首例H6N1病例!一名居住於中部的二十歲女子,五月初出現流感及肺炎症狀,經由疾管局以基因定序檢驗確認有H6N1流感病毒;該病例在住院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疾管局表示,該名女子是在一家早餐店工作,未曾出國,也沒有禽鳥接觸史,在五月五日出現發燒、咳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