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抱小孩抱到手腕痛 注意媽媽手不能做這件事!

抱小孩抱到手腕痛 注意媽媽手不能做這件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新手媽媽小萍,因為小孩哭鬧只能抱著哄,連入睡都必須直立抱著孩子才願意入睡,結果手腕連到大拇指側越來越痛,有時候甚至不抱小孩都會痛,冰敷、痠痛貼布也都無效,只好趕緊到復健科就醫,發現自己就是典型的媽媽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這類患者不適宜局部推拿按摩,可能會使症狀更加嚴重。

反覆、過度使用手腕 使肌腱局部發炎

因為過度或不當使用手腕,造成局部肌腱發炎,大拇指根部也就是手腕橈側疼痛,是稱作迪克文氏腱鞘炎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可能侵犯到屈曲或伸直之肌腱,若發生於手腕橈骨處,稱為媽媽手,若是手指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則可能為板機指,兩者有時候會同時發生。

因好發於懷孕婦女、40歲以上、操持家事的媽媽們,才被俗稱為媽媽手。許宏志醫師表示,不僅發生於女性身上,隨著年紀增長,軟組織、肌腱的彈性降低,若長期搬重物、轉動螺絲、用滑鼠,也可能造成局部肌腱發炎。通常活動大拇指或握拳轉動手腕時最為疼痛。若疼痛更深層,也不排除是橈骨缺血性壞死,但通常好發於止痛藥攝取過量或是喜飲烈酒的人身上,一般人較為少見。

物理治療、藥物搭配護具 不建議局部推拿

透過軟組織超音波檢查或是核磁共振檢查,可找出發炎的肌腱及有無積水,許宏志醫師分享,通常確診後會以超音波、電療、低能量雷射等物理治療,並搭配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可改善發炎情況,為避免惡化,也可使用手腕護套或護腕,使手腕保持直不彎曲用力。此類患者不建議局部推拿按摩,會使發炎及疼痛加劇,增加治療難度。

急性疼痛期後 熱敷、復健操不可少

除了治療之外,平常可搭配手部復健操練習,如雙手水平伸直,手握毛巾扭轉,如催動摩托車油門動作,但許宏志醫師提醒,復健操要在急性疼痛期過後才能進行,日常也可溫敷、熱敷或擦凡士林保養。若媽媽手症狀長期治療未改善,要注意平常錶帶是否太緊壓迫,他曾於門診遇過30多歲女性,非常配合治療都未改善,深究後才發現是患者運動時戴測量心跳的運動手錶,因綁很緊,反而壓迫橈側神經才造成疼痛。

【延伸閱讀】

沒喝酒卻臉紅紅? 籲「玫瑰女孩」正視酒糟肌

氣喘勿再依賴短效型擴張劑 控制不良反增急性發作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攝取太多含糖飲料會增加健康問題,不僅增加腰圍,還會影響膽固醇。美國心臟醫學會報導,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喝超過12盎司含糖飲料的成年人會降低了他們良好的高密度膽固醇水平(HDL),並增加了三酸甘油酯的比例,兩者數值異常均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而蘇打水,運動飲料,水果味飲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有些食物發芽後總是糾結到底能不能吃,但實際上並非所有食物發芽都不能吃,有些食物甚至發芽後更加營養,以下營養師王貞云教大家那些食物可以食用、不能食用,挑著吃營養更加倍。 發芽後不能吃 當心存在毒素 ●馬鈴薯:營養師表示,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茄鹼」,這是1種天然毒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27歲的年輕媽媽,生了寶寶後不到3個月,開始覺得視力模糊、看出去有灰布遮住視線的感覺,而且越來越嚴重。經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林泰祺醫師問診後發現,她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已有10年病史,平時血糖控制不甚理想,又因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飲食及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加上又伴隨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隨著出生率逐漸下降,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最新數據顯示,台灣今年1月死亡人數已大於出生人數,人口呈現負成長現象。人口老化的過程中,年長者最常面臨的是嚴重牙周病或是老化後骨質流失,導致牙齒的自然脫落。但大量缺牙不僅會讓老年人無法開心進食,臉部也會因為缺牙產生凹陷,而深深影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