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抱小孩抱到手腕痛 注意媽媽手不能做這件事!

抱小孩抱到手腕痛 注意媽媽手不能做這件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新手媽媽小萍,因為小孩哭鬧只能抱著哄,連入睡都必須直立抱著孩子才願意入睡,結果手腕連到大拇指側越來越痛,有時候甚至不抱小孩都會痛,冰敷、痠痛貼布也都無效,只好趕緊到復健科就醫,發現自己就是典型的媽媽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這類患者不適宜局部推拿按摩,可能會使症狀更加嚴重。

反覆、過度使用手腕 使肌腱局部發炎

因為過度或不當使用手腕,造成局部肌腱發炎,大拇指根部也就是手腕橈側疼痛,是稱作迪克文氏腱鞘炎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可能侵犯到屈曲或伸直之肌腱,若發生於手腕橈骨處,稱為媽媽手,若是手指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則可能為板機指,兩者有時候會同時發生。

因好發於懷孕婦女、40歲以上、操持家事的媽媽們,才被俗稱為媽媽手。許宏志醫師表示,不僅發生於女性身上,隨著年紀增長,軟組織、肌腱的彈性降低,若長期搬重物、轉動螺絲、用滑鼠,也可能造成局部肌腱發炎。通常活動大拇指或握拳轉動手腕時最為疼痛。若疼痛更深層,也不排除是橈骨缺血性壞死,但通常好發於止痛藥攝取過量或是喜飲烈酒的人身上,一般人較為少見。

物理治療、藥物搭配護具 不建議局部推拿

透過軟組織超音波檢查或是核磁共振檢查,可找出發炎的肌腱及有無積水,許宏志醫師分享,通常確診後會以超音波、電療、低能量雷射等物理治療,並搭配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可改善發炎情況,為避免惡化,也可使用手腕護套或護腕,使手腕保持直不彎曲用力。此類患者不建議局部推拿按摩,會使發炎及疼痛加劇,增加治療難度。

急性疼痛期後 熱敷、復健操不可少

除了治療之外,平常可搭配手部復健操練習,如雙手水平伸直,手握毛巾扭轉,如催動摩托車油門動作,但許宏志醫師提醒,復健操要在急性疼痛期過後才能進行,日常也可溫敷、熱敷或擦凡士林保養。若媽媽手症狀長期治療未改善,要注意平常錶帶是否太緊壓迫,他曾於門診遇過30多歲女性,非常配合治療都未改善,深究後才發現是患者運動時戴測量心跳的運動手錶,因綁很緊,反而壓迫橈側神經才造成疼痛。

【延伸閱讀】

沒喝酒卻臉紅紅? 籲「玫瑰女孩」正視酒糟肌

氣喘勿再依賴短效型擴張劑 控制不良反增急性發作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藥物濫用已成為全球問題,為了提高毒癮者戒毒的成功率,國內已實施多年美沙冬替代療法,不過,每個人對美沙冬的耐受性不一樣,用藥時間及劑量也大不相同。國衛院最近發現,人體代謝基因CYP2C19與美沙冬在人體血液中的濃度息息相關,可供醫師用藥時的重要參考指標。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我會讓你活到一百歲。」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10年前為葉劉耳妹老太太許下的承諾,隨今年老太太滿百歲終於兌現;這段醫病情緣也證實,醫病關係也可以宛如親友。10年前,高齡90歲的葉劉耳妹因年事已高,心臟功能退化,罹患「房室傳導阻滯」,導致她嚴重心律不整,面臨心臟衰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醫療科技躍進!治療白內障的主要方式「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往患者若有其他視力問題,在術後仍須配戴眼鏡;而現在有了新型多焦、散光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可同步解決老花與散光問題。老年人視力的殺手以白內障為最,主因是隨著年紀增長,眼睛的水晶體逐漸硬化、失去原有透明度,影響光線的穿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顯示,在台灣,成人過重的比例高達44.1%,其中男性占50.8%,女性為36.9%,甚至學齡兒童每4人就有1人出現體重過重的現象;家醫科醫師指出,現代人飲食西化,導致過重的機率提高,一不小心可能就成為誘發疾病的危險因子。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家醫科醫師歐玲君指出,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