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抽過神經就沒事? 牙齒疼痛可能是細菌再次入侵牙根

抽過神經就沒事? 牙齒疼痛可能是細菌再次入侵牙根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1名53歲的王阿姨發現牙齦上長了1個牙包而至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郭祉吟門診就醫,王阿姨表示1年前右上方的牙齒因為疼痛,牙醫醫師就幫她抽掉神經,本來已經不痛了,沒想到2個月前又突然覺得牙齦脹痛,但吃了止痛藥又沒事,所以並沒有太在意,沒想到這次牙齦突然跑出1塊東西,讓她非常擔心,也害怕要開刀。


郭醫師問診檢查後發現,雖然王阿姨的牙齒已經抽過神經,但神經管內還有殘餘的細菌,且牙齒再蛀牙後也沒有做好填補,造成細菌跟著口水又跑進神經管,進而擴散到牙根外的顎骨,細菌再沿著顎骨侵蝕外面的牙齦,就會長出俗稱的「牙包」,透過X光片影像上顯示牙根有陰影,確診為牙根膿腫。於是告知王阿姨需要再做1次抽神經,讓她不禁疑惑表示,怎麼還要再抽神經呢?


大部分病人都認為,已經抽過神經就再也不會有問題了。其實抽神經只是個通俗的說法,正式名稱是「根管治療」。牙齒根管是牙齒中某個軟組織的管道,連接牙齒內部跟牙根外部顎骨裡的神經血管系統,因此牙齒根管中不只有神經,還包含血管及其他組織,成功的根管治療不只是把神經抽掉而已,同時還要把管道內部做徹底的消毒,讓細菌量減到最低,甚至到達無菌狀態。


更重要的是還要確保牙齒蛀牙和治療開口有被緊密的封填,否則根管內殘餘的細菌將會沿著牙根底部往骨頭擴散,開始侵蝕牙根周圍的骨頭,X光檢查就會發現牙根出現1圈黑影。


絕大多數需要再次根管治療的原因,包含初次根管治療是在沒有牙科橡皮障(dental dam)隔絕口水汙染下操作,導致根管內細菌無法徹底清潔;或是牙齒牙冠沒有做好緊密的封填或是選擇品質良好的假牙,導致口腔內的細菌再次滲透進入根管系統內,導致再次感染。


品質良好、在牙科橡皮帳隔離下操作的根管治療,以及經過完整封填後的牙冠,會使牙包消失,被破壞的骨頭也會癒合。郭祉吟表示,牙齒有問題要儘快就診,不要以為不痛就沒事了,定期做牙齒檢查也可以儘早發現問題,千萬別等到長出牙包才尋求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原本細嫩潤滑的肌膚,往往會因為臉上毛孔變大而變得粗糙,進而就會產生更多的肌膚問題,很多愛美的女性都會想盡辦法去解決,使用各式各類的護膚產品,其實,想要收縮毛孔,首先要清楚了解7個關鍵點,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來教妳解決臉上毛孔變大怎麽辦的問題吧! 污物阻塞、不良的生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三十歲女子某日吃完火鍋後,突然出現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兩天後至診所求診,收治病例經初步診斷,認為是腸胃炎,拿了藥品之後旋即返家休息,不料當晚竟開始解血便、高燒不退,家人只好緊急將女子送往大醫院急診。檢查後發現有沙門式菌,確診是沙桿式菌所致之感染,導致上吐下瀉等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許多愛美女性都嚮往一口白牙,市面上也出現多種牙齒美白技術,像是冷光美白、雷射美白、居家美白等,甚至還有瓷牙貼片,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其中到底有何差異?每個人都適合牙齒美白嗎?專家表示,每個人的牙齒條件不同,須經由牙醫師評估,才能確保民眾不會為了愛美而傷害牙齒結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除小兒麻痺最後一哩路!疾管署今銷毀小兒麻痺病毒疫苗衍生株及部分沙賓疫苗株,只保留品管所需的小兒麻痺沙賓疫苗株,未來仍持續利用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監測系統進行小兒麻痺監測,待達成全球根除目標後會將病毒株全數銷毀。 繼天花被根除後,世界衛生組織自1988年起開始推動全球根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