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癬性關節炎病徵有哪些? 不治療恐連滑手機都困難

乾癬性關節炎病徵有哪些? 不治療恐連滑手機都困難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內正式解除社交限制,民眾生活解封,紛紛開始展開各項活動,但對於乾癬性關節炎患者而言,仍因關節腫脹變形而行動受封、生活受限。調查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有半數停止社交生活、減少與人接觸,甚至影響工作。


張先生是1位55歲上班族,在20歲時罹患乾癬,到35歲時,發現關節開始腫、痛、發熱,起初不以為意,後來才驚覺這就是之前接受衛教時,醫師曾說過的乾癬性關節炎,嚴重的疼痛遍及全身,從髖部、腰部、頸部關節到手腳關節都腫痛,痛到無法入睡,更無法翻身、難以起身,只能躺在床上掙扎。經歷各種治療方式的他,到如今使用針劑生物製劑治療,雖然已好轉許多,然而卻仍感受到關節的腫脹發熱,也期待有新的治療選擇。


財團法人風溼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溼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全台乾癬患者約8至10萬人,其中約有3成的乾癬患者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再加上未經歷乾癬治療、直接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推估至少超過2萬人為乾癬性關節炎所苦;部分患者因受到乾癬皮膚病灶困擾,再加上關節疼痛問題,讓本身較為缺乏自信的病友,生活又再籠罩一層陰霾,關節復原遙遙無期。


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發現,台灣的乾癬患者中,罹患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倍增4倍,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乾癬性關節炎較常見的病徵如周邊關節疼痛,也容易有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患者可能會出現指甲凹陷脫落的狀況,若未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骨頭、關節腫脹疼痛甚至變形,導致不可逆的傷害,讓打電腦、滑手機、開瓶罐、扣鈕釦、綁鞋帶等生活中看似簡單的小動作都難以進行。蔡呈芳醫師提醒病友,若發現指甲病徵、下背或關節疼痛,需要特別提高警覺,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期。


此外,1項最新的跨國調查研究顯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中,逾7成病友表示疾病對其工作及社交生活產生負面影響,不只工作品質及效率下降,更有1成病友被迫離職。除了影響患者職涯發展,也對其家庭及社交造成諸多不便,高達5成以上的病友因疾病必須停止任何運動及社交活動、害怕與人接觸,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


國內目前已有最新的口服標靶藥,蔡長祐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患者在治療2周之後,即可明顯感到疾病緩解;50%的受試者,在治療3個月的時間後,關節腫脹疼痛的症狀明顯改善。這項口服標靶藥物今年6月已經通過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更方便,成為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進階療法的新選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別小看子宮肌瘤問題!近日補教名師陳子璇因屢感疲勞不適而就醫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發現,其子宮長滿10多顆肌瘤,甚至還有2個拳頭大的子宮肌腺瘤,若不緊急開刀恐有生命危險。而此消息一出也引發不少女性擔憂,忍不住詢問子宮肌瘤真有這麼可怕嗎?哪些情況非開刀不可呢? 子宮肌瘤是常見婦科腫瘤 20~40%女性會...

閱讀詳情 »

冬天就是要享受泡湯啊,特別是在溫泉資源豐富的台灣,泡湯已經成為親子休閒活動。不過,溫泉「水溫」以及「泉質」是影響皮膚的兩大關鍵,溫泉中會含有一些離子化合物,例如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等,如果泡湯不慎,有可能出現過敏、毛囊炎等皮膚狀況,以及也可能造成私密處隱憂。 泡湯好處多 先了解溫泉泉質 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我們不一樣!攝影展讓生命發光46歲的程健智身高只有123公分,體重43公斤,是台灣最矮的司機,大家都叫他百九(意指他身高190)。身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理事長的他,發現許多病友受健康因素影響,找工作四處碰壁、求職困難,程健智更感受到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花東醫療社政跨領域合作 建立兒少保護網絡為守護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安全及成長環境,花蓮慈濟醫院自7月1日承接衛福部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計畫,成立東區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透過與社政單位合作,共同守住兒少幸福;花蓮慈院也特別舉辦案例研討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