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面對過動兒 家長如何教出生存力?

面對過動兒 家長如何教出生存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小宏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開學以來,上學校每天都在大作戰。家長時常在幫他找東西,鉛筆、水壺、聯絡本、便當盒,只要能丟的東西,已經不知道丟了多少次。寫作業時,他可以邊寫邊玩邊寫,即使是被硬盯著寫完功課,作業也常被發現有少筆劃、漏字、掉行的情形。

上課時,小宏很熱心主動,時常不等老師講完就急著發表意見,也很容易旁邊同學講話;下課時,小宏像是裝了電池似的跑跑跳跳,常常東一塊西一塊的破皮或是淤青,老師也常需要處理他跟同學之間的爭執。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常錯失治療時機

小宏的例子不少見,但要如何分辨好動、活潑、粗心,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不少家長、教師的疑惑。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於台灣學齡期兒童的盛行率約有5-7%,經過近年來許多的腦功能影像研究,發現ADHD兒童的大腦皮質成熟度平均比同齡兒童慢了3年,是一種神經發展的障礙。

ADHD有其病生理基礎,非單純的好動或分心,也不是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但是由於許多家長常把過動症患童的問題當成是叛逆、不乖、或不用心,而往往隨著年齡增長、學業壓力增加且伴隨情緒困擾時才被發現,但也常錯失治療的時機。

許維堅主任指出,ADHD如果處理不好會延伸出許多心理、人際、家庭、教育等層面的問題,如情緒不穩定,工作表現、人際互動不穩定,也常與其它疾病共病,包括:對立反抗性障礙、行為規範障礙、焦慮症和憂鬱症等,持續地影響孩子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適應,進而引發學業中輟、霸凌、甚至物質濫用等偏差行為。

行為治療可改善 教養問題也是關鍵

許維堅主任進一步指出,ADHD常見治療包含藥物治療、親職訓練、行為管理、認知行為治療等。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最常建議合併行為治療,藉由分段學習、學習時減少干擾物與簡化環境、合理地設定目標、提升正向回饋、忽略意圖引起注意力的行為、學習辨識情緒並管理情緒等,可有效讓孩子的問題行為大大改善。

此外,許維堅主任強調,ADHD症狀可能會伴隨著孩童一路到成年,如何在成長路上得到合適的協助是相當重要的。21世紀是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未來世界最迫切需要的工作在目前還沒出現;許多家長在教養的觀念上,可能還停留在傳統上只注重讀、寫、以及算數等學科上,其實這已經不足教養出足以適應21世紀的關鍵能力。

為了讓民眾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及其評估治療原則,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南投精神健康學苑與南投縣文化局合作,邀請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醫師,主講「面對過動症教出生存力」,時間為4月21日下午2時至4時,於南投縣政府圖書館七樓放映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6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最近寒流來襲,老人家若出現皮膚出油、流汗過多情形要注意,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一般民眾聽到「巴金森氏症」,應該會聯想到面無表情、抖著手,肢體僵硬,踏著小碎步的老人,事實上,在未確診前也有其他許多病徵可協助判斷,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巴金森氏症患者承受更多痛苦。 嗅覺減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西洋情人節即將到來,許多情侶會選擇共享下午茶來表達愛意,但下午茶常見的蛋糕、甜點等甜食,大多屬於高熱量、高油脂或高糖的食物,該如何度過浪漫又健康的情人節,國民健康署建議最夯的健康下午茶三招:「選天然,少精緻」、「聰明挑,看標示」、「共分享,更健康」;挑選有搭配新鮮蔬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許多上班族經常久坐、愛翹腳,坐姿不良一到下午就感到臀部疼痛、坐不住,甚至嚴重到走路還會一跛一跛;到醫院求診,才知道原來是患了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受壓迫引起疼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晉瑋指出,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負責大腿髖關節的外旋運動,又有掌控下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多歲的家庭主婦,年前忙著採買年貨、大掃除,結果開始出現肩膀疼痛,且手臂無力等症狀,也無法高舉手臂,就醫檢查發現是肩旋轉袖肌腱破裂。醫師提醒,年紀大了肌腱會逐漸老化,日常生活應減少提重物、過度高舉雙臂。 肩旋轉袖肌腱破裂 手臂活動受限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