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拔智齒且慢? 留下來竟有「這用途」

拔智齒且慢? 留下來竟有「這用途」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缺牙了,自體牙齒移植是否可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用3D列印技術輔助牙齒自體移植推出新型態自體齒移植,移植手術前,透過3D列印製作可移植牙齒(稱捐贈齒)的模型齒,根據模型齒形狀修整預計植入的齒槽骨,修整為適當尺寸後再將捐贈齒拔起植入,大幅降低捐贈齒在口腔外的時間,爭取移植的黃金時間,提高預後品質。

除傳統假牙植牙 智齒也能做捐贈齒

在1950年代,傳統自體牙齒移植上成功率大約50%,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今自體牙齒移植上十年成功率可達80%以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顏明良表示,有植牙需求的病人除了可接受傳統假牙植牙,也可選擇用自己的牙齒進行自體移植,亦即牙齒自體移植,藉由改變牙齒的位置讓原來功能性低的牙齒變成功能性高的牙齒,例如很多人習慣拔除的智齒就是捐贈齒很好的來源之一。

長時間暴露在外易壞死 黃金移植時間是30分鐘內

由於每一顆牙齒的形狀都不同,傳統自體牙齒移植只能在手術過程調整,無形中增加捐贈齒暴露在外的時間,影響自體齒移植的成功率。

顏明良醫師補充,捐贈齒拔除後離開口腔的時間越久,越容易對牙齒內的神經造成傷害,根據統計,拔除後的30分鐘內是移植的黃金時間,移植手術的時間長短,對於手術預後也會有明顯的影響。

3D列印輔助自體植牙 牙齒穩固隱憂少

為了減少捐贈齒拔除後,反覆修整齒槽骨的等候時間,顏明良醫師指出,利用3D列印技術,除了可以減少捐贈齒暴露在外的時間,也可降低修整時因反覆測試捐贈齒與齒槽骨大小造成的牙齒牙根表面磨損,讓牙根表面的完整度更高,對牙齒自體移植的穩定度有很大的幫助,降低後遺症發生的機率,捐贈齒拔除到移植完成最快3分鐘以內可完成。

牙齒自體移植 有4限制要件

傳統假牙植牙與牙齒自體移植如何選擇?顏明良醫師表示,這須視個人狀況而定。牙齒自體移植因使用自己的牙齒,較沒有排斥問題,清潔維護就如自然齒;但自體齒移植還是有條件上的限制,例如智齒形狀、有齲齒狀況的牙齒、牙根過短或其他齒源性發炎,建議有需求的病人可先諮詢專業醫師。

【延伸閱讀】

不能開刀第三期肺癌 醫:免疫療法續命

醫美行銷眉角多 諮詢專業避觸法

網路社群新勢力 助攻打造專業診所品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6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逐年攀升,已躍進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前十大排名,預估全球到2020年每年會有38萬人罹患子宮內膜癌。但目前為止並無好的篩檢方法。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率領研究團隊,運用全球最大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找出三個基因,利用這三個基因的甲基化組合,可以自子宮頸抹片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尼伯特風災造成台東馬偕心導管故障,停機4天轉走4名緊急心肌梗塞病人,令人扼腕!為了讓台東冠心病人多一層保障,避免因機器故障或治療重疊而無法使用的窘境,台東馬偕在劉伯恩董事長的支持下,不惜投入重資,以最快速的方式增置了目前台灣最好規格的第二台導管機,相信在未來的醫療服務...

閱讀詳情 »

文/蔣德誼 圖/何經泰、信豐農場 食物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帶給我們能量、使我們心情愉悅,沒有人能夠脫離它而獨立生存,但隨著我們身處的環境以及生活模式不斷變遷,糧食的生產技術進步了,但人類並未因此獲得相對的健康。許多醫學研究告訴我們:人們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往往對於身體健康有著不可磨滅的巨大影響。 食物...

閱讀詳情 »

現代人最糟糕的飲食習慣,就是一大早在胃裡塞滿了食物。 人類唯一不吃東西的時候,就是睡覺的那十到十二個小時。一旦胃排空了食物,身體就會開始進行斷食的排毒程序,因此,體內充滿廢棄物的人,早上一起床就覺得很難受,舌頭上也會布滿了舌苔。他們完全沒有食欲,卻需要食物,並且在吃了之後覺得身體狀況變好,這又是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