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掌握原則,食科教授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掌握原則,食科教授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掌握原則,食科教授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人以食為天,每天我們都吃進大大小小的食物,但也常常看到許多食安的新聞,如何才能食得安心、食得健康呢?

9月份灃食教育基金會的「良食脈動」講座,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謝昌衛老師、國立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系楊登傑老師為食安解密,分享檢驗的專業之處,陪伴民眾一起了解食安知識,讓大家更安心進食!

合格標準的農藥、安全的農產品標章,購買經過檢驗合格的食材不擔心!

掌握原則,食科教授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人人聞「農藥」色變,網路上也有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讓民眾擔心農產品到底用了多少農藥?又有多少會殘留在食物中?也讓民眾覺得農藥有這麼需要嗎?為什麼不嚴格禁止使用呢?

毒理學之父曾說:「萬物皆具有毒,是毒是藥要視其劑量而定」,人體喝過量的水也會有水中毒的可能,最重要的關鍵還是「量」。

而目前的農藥殘留容許標準皆是經過嚴謹的實驗而制定,因此即便在新聞中不時會聽到「某蔬果檢測出農藥殘留」,但「殘留」不等於「超標」,只要在殘留容許量標準之內就是合格,不會造成食安問題的!

講座中,謝昌衛老師也分享避免買到過多農藥殘留食物的方法,首先優先購買當季蔬果,原因是搶收農作物可能還沒有過安全採收期,導致農藥尚未代謝完全而增加殘留量。

再來,就是減少連續型採收的作物,例如:小黃瓜、番茄、茄子等,因為連續型採收作物部份果實在可採收時,有的才剛開花而容易受到病蟲攻擊,因此可能會連續的噴灑農藥而容易有農藥超標的問題。

最後,消費者可以再透過確實食材清洗、去除表皮等方式,再大幅度除去農產品上的農藥。

此外,消費者也可以認明三種標章,來保障自己購買農產品的品質!這三種標章分別為,TAP產銷履歷、CAS與有機農產品。

其中,TAP產銷履歷特色是生產資訊完全透明化,包含生產流程、生產者資訊,甚至可以完整查詢到生產日期和批次資訊。

CAS標章代表台灣本地生產的農產品,並且符合衛生安全、品質和包裝標示標準,保障消費者權益。

若是想要購買有機農產品,就一定要認明有機農產品標章,這標章代表在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讓民眾可以選擇無農藥與化肥的農產品!

掌握原則,食科教授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不只是挑選,食物的烹調與保存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小地方!

除了學會挑選安全的食材,同時也要注意烹調與保存。買好、煮對還有注意保存,就能安的吃進每餐與每樣食物!

講座中,楊登傑老師分享5個重點,每個人在家就可以做好食安管理:

  1. 洗淨雙手:調理食品前後需澈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若手有傷口不只要確實包紮,更要戴上手套做兩層的防護,防止耐熱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食物風險。
  2. 食材新鮮:放置久的食材容易滋生微生物,挑選肉類要有彈性、無惡臭,另外要像挑選不混濁魚眼睛的新鮮肉品。
  3. 生、熟食分開烹調: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4. 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才能消滅大部分的細菌。
  5.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減少細菌滋生的風險。另餐盒勿隔餐食用,建議4個小時內應吃完。

掌握原則,食科教授教你如何吃得更安心!

挑選、烹調、保存三步驟,減少風險,安心進食!

其實只要做好挑選、烹調、保存三步驟,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並不難,在挑選部分要相信專業的檢驗,學會挑選新鮮食材。

而在烹調時多注意清潔與生熟食分煮,當用餐完畢時要將剩菜剩飯保存時,千萬別忘了溫度管控。

灃食教育基金會資深經理葉俊甫表示,近年來食安問題引發民眾不安,加上新冠病毒疫情改變民眾飲食行為,灃食希望透過科學方式讓健康飲食更透明、更容易被了解與接受。

而兩位專家藉由產地的科學知識,一路到廚房的實務烹調管理,可讓家庭學習到,如何降低食品安全風險,能夠安心享受到一桌佳餚。

只要留意生活中的小環節,人人都可以做到食品安全的把關,減少風險,放心用餐!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期國健署公布今年5月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防疫醫療院所啟動降載政策,也因疫情影響民眾的就醫意願,導致癌症篩檢量下降,截至110年7月28日止有248萬人次接受篩檢,相較109年同期減少約1成。近期國內疫情減緩,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疫情趨緩之際,民眾除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發病後,大量癌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對健康衝擊劇烈且病程發展快速。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侯信安醫師說,過去40年來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或幹細胞移植,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因難以承受標準化療的副作用,僅能降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有「童年逆境經驗」嗎?會對心理產生什麼深遠的影響?諮商的過程中,發現有非常多的當事人曾經有過「童年逆境經驗」,像是成長過程不斷被語言羞辱怒罵,經常性被肢體暴力對待,被不喜歡的方式碰觸、侵犯身體,無論在情感或情緒上都被長期忽略,身體上長期疏於被照顧,父母離婚後沒有歸屬感,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有10名民進黨英系立委呼籲「該換年輕人上」,讓18至20歲同步預約施打BNT疫苗。 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8、19歲可選擇打AZ與莫德納,只是現在尚未排到這年齡層還,指揮中心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將思考如何平衡一下。 受到接種後死亡個案,以及近200萬劑BNT疫苗即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