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掌握4要點 防止H5N6禽流感侵襲~初期症狀類似流感!

掌握4要點‧防止H5N6禽流感侵襲

文‧整理/郭盈秀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鄒宗珮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鄒宗珮表示,目前在台灣、日本和韓國,雖有禽鳥類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報告,但尚未發現任何H5N6禽流感「禽傳人」的案例。

「禽流感」指的就是「家禽流行性感冒」,主要致病原為新型A型流感病毒,而目前在台灣禽類造成疫情的「H5N6」即屬於這類流感病毒,其他如H5N1、H5N2、H7N9等等也是,感染對象大部分為禽鳥類,如:雞、鴨、鵝、野鳥等等。

因此,一旦禽鳥類受到感染,就會成為新型A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並且容易造成群體感染,即其他同在生活範圍內的禽鳥類也無法倖免於難。

 

掌握4要點 防止H5N6禽流感侵襲~初期症狀類似流感!

禽傳人機率並不高

針對許多人擔憂的傳染問題,鄒宗珮醫師表示,禽流感病毒需發生突變,才會具有有效人傳人的能力。目前H5N6病毒僅在禽鳥類互相傳染,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曾發生禽傳人的案例,代表禽傳人的能力弱、機率低。台灣目前因已全面禁止販賣活禽,使民眾染病風險大幅降低;此外,目前研究顯示H5N6病毒並沒有產生變異,現階段無法有效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民眾毋須過於擔憂。

 

掌握4要點 防止H5N6禽流感侵襲~初期症狀類似流感!

關注4高危險族群

雖然台灣民眾罹患H5N6禽流感的機率極低,但她特別提醒,以下4類民眾屬於高危險感染族群,務必小心。

  1. 以飼養家禽或鳥類為主的業者。
  2. 前往禽流感流行地區旅遊者。
  3. 有機會接觸野鳥/候鳥的學者或愛鳥人士。
  4. 喜愛吃半生熟禽類食物(肉、蛋)的民眾。

鄒宗珮醫師說明,上述族群的共通性為「『直接』接觸禽鳥類的機率偏高」,例如可能會碰觸到禽鳥類的糞便、分泌物、皮毛、體液等等,若不幸接觸染病禽鳥類又沒有徹底清潔,將提高人體受H5N6病毒感染的風險。

 

初期症狀類似流感

鄒宗珮醫師表示,雖然目前台灣尚未有禽傳人病例,但根據國外案例,H5N6禽流感患者的初期症狀類似於一般流感,包含:發燒、頭痛、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呼吸急促等)、結膜炎、肌肉痛、腹瀉等。

一般來說,只要察覺自己有罹患流感的可能,就應儘快就醫,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師會依據禽鳥接觸史、旅遊史、相關職業暴露等,配合臨床症狀評估是否有感染禽流感之可能。

 

掌握4要點 防止H5N6禽流感侵襲~初期症狀類似流感!

治療:藥物+支持性療法

針對被確診的禽流感患者,她說明,目前會以抗流感病毒藥物為主(例如:克流感),搭配「支持性療法」,即呼吸治療、體液補充等。

若病況不穩‧致死率高

然而,若經以上治療後病況沒有獲得控制,將可能快速惡化,嚴重者還可能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致死率相當高。

 

4方向‧有效預防禽流感

想要完全避免H5N6禽流感的侵襲,鄒宗珮醫師強調,「預防」絕對是首要原則。她特別歸納出4個預防方向,供民眾參考。

  1. 避免接觸禽鳥類

鄒宗珮醫師表示,目前H5N6禽流感的流行僅侷限於禽鳥類,傳染來源和途徑都很明確,「是可以確實預防感染的」。因此,她再次強調「民眾不需要太恐慌」,只要避開可能接觸禽鳥類的機會,就能大幅降低患病機率。

至於家裡飼養寵物禽鳥的民眾,動植物防檢局則建議,「避免讓寵物禽鳥與野鳥接觸,先戴上口罩及膠質手套再清理排泄物,清理完畢後,必須用肥皂洗淨雙手。如果寵物禽鳥不幸死亡,則須以一般廢棄物標準處理,千萬不要任意棄置。」

 

  1. 注意食物來源和狀態

在目前疫情頻傳的時期,民眾更需要注意食物來源,不買來路不明的禽鳥類及其產品。此外,禽肉(雞、鴨、鵝)和蛋類都必須「充分煮熟」,才可食用。

 

  1.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若有疑似感冒症狀,隨時戴上口罩。外出時,避免身體任何部位碰觸到可能的汙染源,也不要讓帶有病毒或細菌的雙手任意接觸到眼、鼻、口等黏膜處。回家後,必須先用肥皂清潔雙手、換下外衣後,再和家人互動。

 

  1.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鄒宗珮醫師表示,雖然目前尚未研發出H5N6禽流感疫苗(僅H5N1禽流感有疫苗可預防),仍建議民眾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強化基礎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尤其是孕婦、6個月大以上之嬰幼兒及嬰幼兒的主要照顧者)。

 

掌握4要點 防止H5N6禽流感侵襲~初期症狀類似流感!

※原文刊載於2017年0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1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連續有好幾波寒流襲擊台灣,造成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幅增加。一位原本患有糖尿病的67歲男性,在去年12/28清晨,突然感到一陣胸悶不適,自睡夢中驚醒,合併有冒冷汗的情形。經家人協助送往醫院急診,被診斷為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到院時,心跳僅剩...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至今,前線醫護人員持續努力遏止疫情發展,今(28)日迎來連續第4天本土0確診。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的記者會上,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武漢肺炎疫情發展。(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清明4天連假離島航班 1514架次下週一開賣 快新聞/桃園每天可採檢...

閱讀詳情 »

針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案895、896,分別自美國及德國入境。陳時中表示,案895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去年10月前往美國,今年1月24日返國,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個案...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疫情升溫,截至今天累計15人染疫。因應春節假期將至,交通部航政司司長何淑萍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春期假期疏運期間,高鐵、台鐵禁止飲食,有服藥需要喝水或哺乳需求的民眾除外,海空運輸及公路客運也比照辦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