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靜心・淨心既是秋也是夏,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持續高溫、午後局部豪雨,有時還有颱風,不翻月曆八月七日還真不知道秋天來了。這樣的立秋「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南方人感受不到秋意,只有北方的梧桐率先貢獻幾片葉子,算是展現迎秋的誠意。人家都說秋燥秋燥,但現在明明就很濕,哪來燥?

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出版《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時報出版)書中提到,二十四節氣主要是跟太陽走的,天體走到哪,季節就怎麼劃分。不過古醫家倒是很有智慧,於夏季跟秋季之間,塞進了一個「長夏」,再跟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起來,就成了木-春、火-夏、土-長夏、金-秋、水-冬,剛剛好。長夏對應土、對應脾,表現出來就是濕,非常準確。

順帶一提,在藏地,由於冬天很長,因此藏曆有兩個冬天,夏天也有兩個,所以一共是春、盛夏、季夏、秋、初冬和隆冬六個季節,兩個月換季一次。擅長觀天象的藏醫也講究節令養生,會指導藏地居民生活起居該如何應天時安排。

 

既是秋也是夏,身心雙重養護

立秋,太陽說它是秋,老中醫說它是夏,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節氣。有人把「立秋─秋分」 這段期間稱為「長夏」,而也有地方長夏是指「夏至─處暑」這之間的時間。地球不但很熱鬧, 而且還很大,同樣在北半球,冷熱濕燥有地區性差異,那也很正常。住在哪地,就翻哪個地方的曆法、就聽當地的達人怎麼說,因地制宜,候物最準。

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臺灣的立秋幾乎沒有秋意,反跟長夏的「濕」能對應得上。立秋,也是長夏之始,這幾天若下起雨,一點都不奇怪。不管是午後雨還是颱風雨,都是外面的濕。而人冷氣吹得兇、冰涼飲料不忌口、過食西瓜與生魚片、熬夜又貪嗜甜鹹肥膩、思慮太過重重心事傷脾。再加上頭髮不吹乾、流汗卻讓衣服自己乾,那身體可會像是泡在水裡一樣,困重不爽,這是裡面的濕。另有些人會起小丘疹、濕疹、汗皰疹,這些都屬於濕氣在人體上的顯化。立秋也好,長夏也罷,這時節的三個保養法。

 

長夏排濕,陽光下健走

排濕,我最推薦的當然是在陽光下健走,這是最快最舒服的排濕法,晚上還能睡得更深、更沉。太忙沒時間運動,泡溫泉、泡澡或足浴,也能帶動全身循環。以前我喜歡做岩盤浴,暢快地發一場大汗。健身房的蒸氣室、烤箱也有類似的效果。只不過,被動式發汗與自己運動的主動式發汗,在排濕效果上,還是自己有出力的,效果好一些。

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排濕,我最推薦的當然是在陽光下健走,這是最快最舒服的排濕法。

 

若是在睡前泡澡泡腳,應注意溫度不要太高,怎樣叫太高?讓你越泡越有精神的,就叫太高,恐干擾睡眠。大約四十五、六度這種高溫,會刺激交感神經,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白天的話你就可以泡這種。睡前的浸浴,希望能活化副交感神經,因此以舒服放鬆為度, 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度這樣,不宜太燙。

 

 

解水腫,帶動全身循環

有一回我在提倡多喝水時,遇到一位小姐跟我說她水腫,不能喝水,這是錯的喔!體內有濕,不是因為水喝太多,排除因疾病導致的水腫,一般性質的水腫大多是因為循環不佳所造成的,反而要喝水,你若缺水,血液就沒有循環的本錢。 

為了促進循環、幫助排毒,人不能不喝水,但若已經水腫,就老老實實放棄冰水,改喝溫熱開水吧!最重要是要去提升活動量、增加運動次數、避免久站久坐久臥維持同一種姿勢。循環慢慢帶起來,心臟、肌肉漸漸練強壯,水腫的困擾,自然而然能解決。

 

謹慎開展新的一季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儘管秋意不濃,但仍算是一個季節的開始,別因為還在熱,就過於忘形忘情。一流的人,都很重視凡事要有好的開始。尤其金秋肅殺之氣是一年最盛的時候,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洛桑醫師說,畢竟經過了春生、夏長,到了秋收這第三季,一年的獲利也差不多大致抵定了,紛爭總來得出其不意又特別頻繁,一方面要避免自己被「秋後算帳」,一方面身處「多事之秋」,能少紛爭就盡量慈悲,一方面自己要慎始、要小心,一方面學著原諒、展現肚量。有智慧的人懂得趨吉避凶,絕不會想在秋天和人起口角、起爭執。

排濕多喝溫開水!洛桑醫師推立秋養生「三要點」…

本文節錄:【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一書

作者/洛桑加參

現任

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

學經歷

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物理系

臺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

世界抗老化醫學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

臺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

京妍生技董事長

二○一六年於臺北大直創辦「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慢性病調養」與「睡眠調理」。經常受邀於海內外各地傳授整合東西方醫療體系的養生知識。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時報出版。

「欲醫身體的病,先解心裡面的毒」洛桑醫師說。佛教醫學裡講的八萬四千種病,皆起源於對宇宙實相的種種誤解。透過轉化心念、改善飲食、養成種種利生習慣,以及每日的靜心練習,能從根本上使身心靈回歸平衡。藉此強化自體再生與免疫機能,達到預防疾病、阻斷惡化的目標,使人逐漸降低對藥物的依賴,令所有疾病不藥而癒。從心出發,重返健康,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不生病好命人!

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R.LOBSANG(洛桑加參)

相關推薦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研究指出,台灣可能於2026年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意味著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以上,扶老比逐年上升的嚴峻情況,將導致青壯年族群在照顧長者的負擔越趨沉重。台灣在生育率全球吊車尾的情況之下,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社會趨勢? 網友們又是如何看待老年照護議題? 台灣雲...

閱讀詳情 »

近期常見情殺、潑酸,類似恐怖情人的社會案件層出不窮,想要理性分手有時比相愛更難,兩性專家提出恐怖情人5大人格特質,包含個性衝動、容易失控、有暴力傾向等,如果另一半有這類傾向跟反應,建議應早一點分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分析105年至108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案件,每年首要困擾皆為兩性關係。如何理性分手、...

閱讀詳情 »

服用藥物以後,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產生不適紅腫等症狀,該怎麼辦呢?服藥過後若是發生這些症狀時,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發生藥物過敏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假如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藥物過敏6大前兆症狀,要立即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讓醫生知道您用了哪些藥品。 藥物過敏是在...

閱讀詳情 »

市售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民眾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前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表示,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其中健康食品是由「健康食品管理法」所規範,而特殊營養食品是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範。 所謂的「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並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