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控糖模範生3關鍵 奇蹟醫師教你遠離心腎糖併發症

控糖模範生3關鍵 奇蹟醫師教你遠離心腎糖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被譽為奇蹟醫師的陳衛華,32歲的那一年罹患骨癌,血糖高達130,卻未正視血糖問題,42歲又發現罹患腎臟癌,4年後甲狀腺癌、血癌,接連罹癌不但沒有打倒他,還讓他開始鑽研健康關鍵。自稱從小喝汽水長大的他,年輕時千杯不醉又熱愛美食,應酬不間斷,其實已經悄悄的影響身體狀況,甚至得了糖尿病而不自知。抗癌成功後將生活回歸到單純,連血糖都是模範生,他吐露,「治療、均衡飲食、生活習慣才是健康的關鍵。」

高血糖死亡危險因子冠軍 六成糖尿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

台灣有230萬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5小時就有1人因此死亡。陳衛華醫師表示,高血糖其實是死亡危險因子第一名,它會使導致胰島素阻抗,進而使血中游離脂肪酸升高,造成高血脂;因為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被巨噬細胞吞噬後,會在血管壁上成為泡沫細胞,使血管硬化,進而導致各種大小血管疾病。

再加上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容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醫師提到,若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血栓,就會造成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甚至猝死,有六成以上的糖尿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

洗腎並非吃降糖藥 控糖不佳傷害腎臟才是主因

很多人認為吃藥會敗腎,才需要洗腎,陳衛華醫師強調這是錯誤的,血糖超標傷害腎臟,使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若無法妥善控制,逃避治療,反而會造成後期治療困難。陳衛華醫師指出,一般建議糖化血色素要控制在7%以下,他在門診中都嚴格要求要在6%之下,「糖化血色素減少1%,可以減少14%的心血管疾病、37%的視網膜病變、43%洗腎風險!」

【關鍵1】飲食不控制 吃藥也無效

最重要的關鍵還是飲食控制,他強調「飲食不調整,吃再多藥也沒用」,陳衛華醫師笑稱自己現在都粗茶淡飯,血糖超標準,「我都跟病人說,只能吃芭樂、番茄、蘋果、梨子、酪梨,其他都不行。標準不是吃起來甜不甜,而是釋放甜度的速度。」

【關鍵2】選擇保健品 了解作用、科學認證

除了飲食控制、快走之外,他自己每天必吃的保健品有酪梨油、苦瓜胜肽、褐藻醣膠加三價鉻,陳衛華醫師表示,選擇保健品,一定要了解作用,擁有科學認證、實驗報告等,對自身較有保障。像在研究中發現,高穩定藻褐素合併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除了能有助減少胰臟ß細胞凋亡,並增加胰島素生成,達到細胞生成及修復作用,進而輔助糖尿病治療;同時,高穩定藻褐素亦可抑制粒線體凋亡,保護腎臟。

【關鍵3】控糖321 遠離死亡風險

陳衛華醫師將自己罹病的心路歷程,撰寫成「奇蹟逆轉 抗癌30年更健康:癌症治療與完全修復的關鍵」,他提醒民眾,除了積極控糖,也要定期驗尿及注意心臟狀況,並牢記「控糖321」原則:

血糖監控3指標HbA1c、餐前(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

腎臟功能2注意:定期驗尿確認蛋白尿(UACR)、腎絲球過濾率(eGFR)指數變化

心臟衰竭1預防:別因為尚未發生心血管疾病或沒有相關症狀而輕忽高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女性尿失禁在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尤以中年女性最常見,通常年過65歲約5成都有尿失禁,年輕女性約1至2成病例,特別是產後婦女或肥胖,多半因為尿道鬆弛,較容易出現漏尿的困擾。 根據國際尿控制醫學會對尿失禁的定義是不自主性的尿液滲漏,且造成衛生和社交困擾。三軍總醫院泌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豔夏已來臨,愛漂亮的民眾為了想快速有迷人腹部線條,會展開虐腹的瘦身方式,包含不當節食或做出令腰椎受傷的運動,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運動傷害得不償失!醫療新科技 輕鬆打造迷人腹肌知名聯合診所院長盧靜怡建議: 「除了改變飲食、生活習慣以及運動,也可以運用機器被動式鍛鍊肌肉,同時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呼吸睡眠中止症患者,小心血壓也飆高!一名56歲台商,早晚要吃7顆降血壓藥,且頻繁來往兩岸,時常忘記吃藥,同時又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血壓更容易飆高,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後,血壓仍難控制,更抱怨高劑量高血壓藥物副作用,全身疲倦、性功能降低,表示不想吃藥。醫師考量後,建議高血壓...

閱讀詳情 »

植物性飲食對身體的五大優點 現在已經有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植物性飲食對身體有諸多好處:   一、降低血壓 我們都知道,高血壓會引發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中風還有糖尿病,而其實已有許多研究證明,這些疾病是可以透過飲食的改變來降低風險的。一篇2014 年4 月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