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控糖路上不孤獨 病友團體互助成效佳

控糖路上不孤獨 病友團體互助成效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邱小姐在十八年前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治療期間控制得不理想,更因急性酮酸中毒,住進加護病房,當時醫師建議不能再用口服藥治療,需要一輩子打針控制,讓邱小姐茫然無措;所幸在醫師和衛教師的鼓勵下,參加病友團體,她發現自己並不孤獨,天天打胰島素其實沒那麼可怕。而藉由病友會的活動,讓她對疾病和未來的態度大翻轉,還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情與經驗,分享給糖友。

控糖俱樂部 糖友們經驗交流

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於95年成立穩糖俱樂部,目的就是希望糖友們可以藉由團體的互相激勵使血糖達標。病友看診的同時,也能與衛教師一對一討論病情與控制方式,衛教師同時收集病友常見問題與偏思,並邀請各科專家集合糖友進行團體衛教,透過衛教師設計的各種活動過程,糖友們逐漸熟識,進而經驗交流,這就是成立病友會最大的宗旨目標。

糖尿病位居十大死因 積極治療為目標

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糖尿病人數逐年成長。依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去年發佈的最新統計數字,全球罹患糖尿病人口已經達到4億2千5百萬,幾乎每十位成年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台灣地區更超過200萬人。衛生福利部公佈106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糖尿病位居第五名。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而死亡。面對快速增加的糖尿病人口,建立各種有效防治方式,積極治療,以減少各種併發症是全球糖尿病學者戮力研究及推廣的目標。

運動助於控制血糖 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病友們的控糖之路是漫長艱辛的。除家庭支持以外,更需要有同伴的鼓勵。但現代忙碌的社會,卻非常缺乏正確的學習管道,常有聽信未經證實之民俗療法,導致病情加重產生不可逆的併發症。

其實,運動就有益於血糖的控制,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李奕德主任曾與復健科合作,利用居家自行車運動,證實運動後增加腿部肌力可增加保護神經的「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此因子的增加可能減少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相關研究發表於糖尿病併發症的國際知名雜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1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暢銷書《視力,當然可以回復》作者中川和宏 最新力作人人都能做3分鐘「視力回復眼球操」,效果驚人。只要14天,視力從『0.2』升級至『1.5』!   其實,我們都不該一輩子戴眼鏡! 如果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麼戴著眼鏡的眼睛,是否像裝了鐵窗呢? 人的雙眸自然帶有一股力量,我們常說,這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月薪8000元,卻得月繳749元健保費,等於一般月領5萬600元受雇者所繳交的健保費。多名大學兼任助理上午在衛生署前面高喊著「我是兼任助理,我要健保!」,希望衛生署主持公道,對校方開罰。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統計發現,國內有高達8成大專院校拒絕替兼任教師、助理投保健保,以致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肉食族注意!長期吃太多肉加上飲食高油脂、低纖維,小心引來大腸癌的前身-腺瘤型息肉。一名30餘歲的外食族陳小姐,不但三餐不正常進食,晚餐常常燒烤、涮涮鍋樣樣來,偏好肉食的她更每週吃3-5次炸雞排,直到去年初接受健檢,才發現腸道內竟長出13顆息肉,還好檢查是良性,當下立即進行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能激勵台灣醫療更加進步,身兼作家與小兒科醫師的亮亮,在網路上號召其他醫師共同為醫界打氣談改革,這些醫師的文章一出,即獲得網友熱烈回響;在網路上刊出的文章內容已集結出書,所參與文章撰寫者並希望能喚醒醫療主管機關與醫療機構的重視。(照片來源/愛麗生網站)台灣醫療生態每況愈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