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醫療處置上多用於注入輸液、抽血,或監測血液動力學等具有內腔的血管內導管裝置,稱為中心導管,常見於急重症患者身上侵入性醫療裝置,雖然能夠救命,卻也成為醫療照護上誘發感染的危險因素;疾管署特別呼籲,醫療機構應持續推廣組合式照護措施,以有效降低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發生。
成大醫院表示,透過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措施,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中心導管等血流感染;執行上通常會選取適合的置入位置,且確保手部的衛生,透過皮膚消毒劑、最大無菌面的防護等操作,並且必須每日接受評估是否應拔除中心導管,降低感染的機率。
依據國內外監測資料顯示,發生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或肺炎住院病人中,超過五成以上會有侵入性醫療裝置;因此,國際間對於侵入性醫療裝置的照護,已訂定指引,而組合式照護措施通常是組合3至5種,且目前已經證實,如果能一起實施,較單一措施更能改善病人的預後。
為了能有效落實中心導管組合式照護措,疾管署也在今年推動中心導管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並補助57家醫院,透過多面向系統性導入的方式,宣導組合式照護措施觀念,幫助提升醫療照護人員的認知和實際操作,保障患者若需要緊急接受時,能立即接受照護,全面提升患者的安危及照護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695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