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提高肢體淋巴水腫生活品質 台中榮總推整合性醫療

提高肢體淋巴水腫生活品質 台中榮總推整合性醫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肢體淋巴水腫主要是因嚴重外傷、組織感染、手術或癌症放射治療後,或先天不明原因所導致,患者會因淋巴回流受阻變慢,導致淋巴液堆積促使肢體產生腫脹。臺中榮總整形外科賴志昇醫師指出,除了肢體腫脹,患者也會感到沉重感、偶而疼痛感等症狀,甚至有可能埋下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若出現變色黯沉、皮膚疣狀增生等則可能已進入晚期,最終可能面臨肢體變形,導致象皮病淋巴水腫。

86歲翁術後肢體淋巴水腫 經接合手術恢復行走

一名86歲老翁,因攝護腺癌緣故,因而切除腫瘤,並接受腹腔淋巴結廓清手術,但近幾個月來開始出現右下肢明顯腫脹,甚至影響走路,經檢查確診為腹腔淋巴結廓清後肢體淋巴水腫,因此執行超顯微淋巴管靜脈管接合手術,手術後初期,腿圍以及右下肢沈重感皆逐步改善,手術後將近30個月,也漸漸能恢復走路。

現肢體淋巴水腫病徵 先從保守復健治療開始

賴志昇醫師解釋,肢體淋巴水腫的治療可分為內科保守性療法、外科生理性手術療法以及外科切除手術,通常出現病徵後,大多會建議從包括肢體抬高運動、彈性繃帶加壓肢體等保守復健治療開始,至於外科生理性手術療法則包括肢體淋巴管與靜脈管接合手術以及顯微淋巴組織移植手術,除非兩種治療方式仍無法改善,則建議接受皮下水腫組織切除或脂肪切除手術,但外科手術後,患者仍須穿戴壓力衣,降低肢體淋巴水腫復發。

手術整合復健治療 提供病患完整治療計劃

包括乳房外科、泌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婦科等,都可能因癌患在淋巴結擴清手術後、放射線治療後,出現肢體淋巴水腫問題,以臺中榮民總醫院而言,每年至少1500例的癌症手術治療病患術後發生此問題。賴志昇醫師強調,為幫助患者提高生活品質,除了積極執行肢體淋巴水腫手術治療技術,並配合復健治療的整合,提供病患完整的治療計劃。

【延伸閱讀】

醫院誤打「未稀釋疫苗原液」醫師:副作用恐大增

腎臟也有中年危機?! 定期檢查及早治療是遠離洗腎的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細胞治療特管辦法開放至今已逾2年,衛福部近期擬調整特管辦法方向,擴大適應症範圍,對此石崇良次長年前公開表示,擬有條件開放異體細胞,盼未來能運用在包含腦麻兒童的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幼兒發生腦性麻痺機率約在千分之2至5,傳統治療著重於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6歲林先生過去有抽菸、喝酒的習慣,每年健檢除了高血壓外,報告上沒有其他紅字,但總是覺得慵懶沒精神,而為了減肥,平均每月跑量80公里,不料去年底卻連跑500公尺都相當吃力,爬上二樓難如登天,驚覺身體有異狀,才趕緊赴醫檢查;另一名66歲的鍾先生,沒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甚麼樣的細菌那麼可怕,可以在流感過後馬上襲擊患者,短短三天內就把兩側肺葉吃到千瘡百孔,讓患者喘到快要窒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鄭正威無論在急診或是門診,都曾見識過這種兇猛細菌在流感患者身上的驚人攻勢,有些人在幾天內就病情急轉直下,經過細菌培養才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些罹癌長輩想來看醫師,卻擔憂孩子請假載送麻煩,乾脆不來檢查了。」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長者,是台灣數十年發生率竄升最高的一種血癌,不過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聖懿臨床上觀察,有些長輩因畏懼、頻繁回診打針困難,竟不願治療。他鼓勵患者,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已進入標靶、免疫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