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換心臟瓣膜年限到了怎辦? 北榮助高齡患者「免開心」續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目前每年約有2500人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而俗稱「豬瓣膜」或「牛瓣膜」的生物組織瓣膜,平均使用壽命約為10至15年,一旦年限到了,僅能選擇再次開心手術,但對於上了年紀的高齡患者風險極高,台北榮總今(13)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就針對複雜的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成功完成免開心、也無傷口的「經導管心房中隔二尖瓣膜置放手術」。

70歲的羅先生,有風溼性心臟瓣膜疾病病史,早在2010年就接受開心瓣膜置換手術,去年底因為置換的生物組織二尖瓣膜逐漸退化,開始發生嚴重逆流,導致心臟衰竭,經常出現腳腫與喘的症狀。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醫師許喬博表示,以往像羅先生這樣的患者,僅能選擇再次開心手術,或從心尖開小傷口置放支架瓣膜,不論是哪一種手術方式,病人的心臟肌肉都會受到傷害,導致術後心臟收縮功能下降。

許喬博指出,而經導管心房中隔二尖瓣膜置放手術,經由心房中隔穿刺,把導管支架瓣膜置放在原本已經退化失效的組織瓣膜,全程不但不需要使用體外循環心肺機,不需停止心臟,且無傷口,更重要的是對心臟肌肉完全不會有影響,對病人術後心肺功能影響幾乎為零。

根據美國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2019年全美共執行經導管心房中隔二尖瓣膜置放手術873台,平均手術成功率約為95%,住院天數只需要3天。而台北榮總引進並成功完成經導管心房中隔二尖瓣膜置放手術,羅先生術後復原良好,觀察一天即可下床行動,手術後5天後康復出院。

許喬博說,生物組織瓣膜平均使用壽命約為10至15年,如果病人70歲才接受組織瓣膜置換,可能在80歲或是85歲時,需再次開心手術置換瓣膜,而新手術提供新的治療選項,能讓這一類高齡病人免除開心手術的風險。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宋思賢強調,針對複雜的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需要以病人為中心的跨團隊合作共同評估,才能提供病人最佳治療選擇。台北榮總心臟瓣膜團隊,至目前為止已完成200例以上各式經導管的主動脈瓣膜、二尖瓣膜以及三尖瓣膜治療,手術成功率高達95%,與國外先進一流醫學中心成效相當。

團隊治療成功的,還有另一名傅先生,宋思賢說,傅先生因為擴大性心肌病變,重度心臟衰竭合併重度二尖瓣膜逆流,原先已經接受心臟移植的評估,去年9月初順利執行經導管二尖瓣膜修補手術,手術只花了1.5小時,加上積極心肺復健運動訓練, 目前不需要等待移植心臟的煎熬。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名嘴再爆7月參選!陳時中避談 被點名接衛福部長的他則語露玄機

APP取代實聯制!莊人祥點名首波適用餐廳、運動 超商還不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12期疫苗接種第一階段預約到今(20)日中午截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最新統計,三款疫苗總共已188萬1516人完成預約,預計在10月22日到10月27日接種。第一階段若無法預約到疫苗的民眾,第二階段也能預約。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調查,骨質疏鬆症已經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4名,髖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名,國內醫師就提醒,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中,有6%的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要命的是,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之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更高達20%,且存活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外傳境外移入個案16448的60多歲男子是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富邦金昨日未作出明確回應,至今(20)日上午才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依主管機關防疫規範,訂定應變措施,並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中央、地方拚命衝疫苗施打率之下,現在傳出台北市基層第一線醫護人員有怨言,質疑為了施打率數字好看、醫護人力反被壓榨,在醫院已經沒降載之下,又要支援打疫苗,沒人照顧病人怎麼辦?負責花博疫苗施打的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今(20)日出面澄清,目前人力每天預計動用12位醫師,5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