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搓破它!別再受騙了!關於健康飲食的19個經典謊言(請分享)

搓破它!別再受騙了!關於健康飲食的19個經典謊言(請分享)

1、新鮮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
剛從地裡出來的新鮮蔬菜肯定營養更豐富,但因為我們吃到的蔬菜大都是儲存了幾天之久的了,相反,超低溫快速冷凍的蔬菜反而能保持更多的維生素。
2、喝礦泉水絕對可以放心
礦泉水也會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質(如汞和鎘)的污染以及細菌的污染。荷蘭科學家發現其中蘊含的致病微生物要比想像中的多得多。
3、喝咖啡有損人體健康
喝咖啡只要不過度、不上癮,並加入牛奶再喝,並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損害。
4、褐色麵包就是全麥麵包
褐色麵包可能是烘製麵包時添加的食用色素。因此褐色麵包並不等於全麥麵包。
5、黃油麵包片比炸薯條更健康
抹上黃油的麵包片和炸薯條相比,兩者的油脂含量區別極小而且相對來說,炸薯條所含的維生素C更豐富,所以黃油麵包不並不比炸薯條更健康。
6、早餐吃什錦麥片比麵包片更加耐餓
什錦麥片實際上和塗果醬的麵包片相比,所含的卡路里相差不多。但食用什錦麥片的人,其血糖含量通常較低,而且糖含量越高的麥片就越不容易讓人感到飢餓。所以,實際上吃果醬麵包片更耐餓。
7、葡萄糖能使人保持極佳的狀態
葡萄糖快速提供的能量會很快地被消耗掉,人甚至會感覺到比以前更飢餓。
8、未噴農藥的水果不用洗
即使綠色水果,吃之前也要用水仔細地清洗乾淨。水果果皮上(如草莓、蘋果的蟲卵是看不見的。
9、甜味劑有助於減肥
研究表明,所有甜味劑(尤指塘精)均會加速胰島素的分泌,其結果是讓你對糖更依賴。
10、沙拉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
實際上人體從沙拉中所攝取的養分是很低的,尤其女性不適合多吃沙拉。因為通常女性的體質都偏冷,吃太多沙拉容易會使經期不順,皮膚沒有光澤,甚至產生皺紋。
11、晚上吃東西會毀了好身材
事實上,只有當你晚上吃得過多過飽時才會發胖。但是不要養成進食太晚,或是有吃夜宵的習慣。
12、黃油比人造黃油卡路里高
黃油和人造黃油的卡路里含量是相同的。
13、深色雞蛋比淺色淺色雞蛋營養價值高
雞蛋殼的顏色只與母雞的品種有關。雞蛋營養價值的高低完全取決於母雞的健康狀況以及每日所餵食飼料的質量。
14、熱帶水果中的酶有助於瘦身
事實上,熱帶水果所含的酶,具有支持蛋白質消化的功能,使食物更好地為人體吸收,但身體的脂肪卻不會被燃燒掉。
15、 蜂蜜的熱量低,有助於減肥
事實上,蜂蜜與糖的熱量相差不多,不過,在鉀、鋅和銅的含量方面,蜂蜜的營養價值比糖高。
16、吃馬零蜀容易發胖
用它來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發胖,還有減肥的效果呢!只是不要吃炸薯條、炸薯片。
17、紅糖比白糖更有益
其實紅糖所含的糖分、熱量幾乎和白糖一樣。
18、蔬菜生吃更健康
不少蔬菜生吃確實更健康,但生吃並不適合所有的蔬菜,如:土豆、豆角和茄子;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但人體只有在吃胡蘿蔔的同時攝入脂肪,才能從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A。
19、喝酒可以暖身
這僅是一種錯覺,因為皮膚下的微細血管因飲酒而迅速擴張,血液由​​於表面擴大而較快地降溫,體溫也因而下降了。

搓破它!別再受騙了!關於健康飲食的19個經典謊言(請分享)

相關文章閱讀:

驚!喜歡喝三合一咖啡的人,

你知道你其實每天都在「服毒」嗎?(請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5626

相關推薦

是不是常常覺得這邊痠、那邊痛,但是都找不出原因呢? 現在,就藉由動動體操和深呼吸讓體液循環變順暢,喚回健康的身體! 無論是營養還是排毒都是從「循環」開始,我們的身體是藉由吸收養分、排出老廢物質的方式進行生命活動。從嘴巴吃進去的食物,會經過食道→胃→小腸→大腸,藉此進行消...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youtube 下同 相信應該有很多人都喜歡吃「生食」,但大家都忽略了沒煮過的食物要是沒清洗乾淨,恐怕會將上面大量的細菌和寄生蟲全吃進去.....   克氏原螯蝦在大陸被稱為小龍蝦,雖然它因為料理方式有很多變化,算是當地非常知名的美食!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是處理不當,吃下肚以後可是...

閱讀詳情 »

秘方:生白芍 100g。用法:生白芍100克水煎服,三天痊癒。永也不復發。方解:口臭源自於胃熱。口臭十年病人三天改善! 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白芍是我們常見的中藥之一,因為其強大的藥用價值,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白芍。因為炮製方法不同,可以做成生白芍、酒白芍、炒白芍等等,所以它們的功效作用也會不同。...

閱讀詳情 »

月經是一個女人的健康晴雨表。一個女人只要還有月經,就說明你還年輕。一旦沒有了,或是被摘掉了子宮,就說明你已經在衰老了。因為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長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子宮,有月經,多了一個排毒通道。這是最重要的。 有些年輕小女孩子覺得有這個真是麻煩,其不知如果沒有了月經才是更麻煩的事呢。後期很多問題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