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搶不到口罩正確洗手防疫簡單有效 尤其在6種情況下

搶不到口罩正確洗手防疫簡單有效 尤其在6種情況下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董氏基金會呼籲,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不如掌握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步驟,是預防傳染病(病菌、病毒)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正確洗手是最簡單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還有易造成不孕症的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可以藉由正確洗手有效減低危害。

 

許惠玉提醒,平日就應確實注意以下洗手時機,以減低病菌、病毒和環境荷爾蒙危害,防疫期間尤為重要:

 

1.吃東西前:避免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而帶入口中,每間餐廳都應有洗手設備。

2.如廁後:洗去尿液或糞便及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

3.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

4.進出醫院前:進入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抵抗力弱的病患;離開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中。

5.接觸嬰幼兒前: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和易受感染的嬰幼兒。

6.外出返家時: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應洗手、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

 

洗手步驟應牢記溼、搓、沖、捧、擦,搓洗範圍包括手掌、指頭、指縫、手背和手腕,至少20至30秒,差不多2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並擦乾雙手。

 

許惠玉強調,生病的人務必戴口罩,並優先提供口罩給醫護人員和服務許多民眾的第一線人員,才能有效隔絕病毒飛沫散布,大幅降低傳播風險。

 

董氏基金會再次呼籲,洗手亦是同樣重要的防疫關鍵!一般健康民眾與其一窩蜂搶口罩、花大錢嘗試各式各樣的偏方,不如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是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自保良方。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位37歲男子因為發現脖子有腫塊而就醫,檢查發現患者頸部之所以有腫塊,是因為罹患了鼻咽癌,而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頸部,才會發生淋巴結腫大的情況。得知自己正值壯年卻罹癌,使得他的心情大受打擊,所幸新竹馬偕戒檳班護理師即時介入,教導他口腔檢查和保健等衛教宣導,並幫助他下定決心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為維護國民健康,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讓民眾食的安心,於105年4月22日發布訂定「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規定自107年7月1日(以製造日期為準),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部分氫化油)。依據該公告,「不完全氫化油」係指經氫化處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歳謝小朋友因輕微咳嗽持續發燒3天,6月8日至嘉義長庚門診就醫,媽媽主訴3歳弟弟也已發燒住院5天,擔心是交互感染,經理學檢查發現右側中耳耳膜光照下模糊不清,疑是中耳炎引起發燒,因兩位小朋友病情穩定,且活動力不錯,嘉義長庚即透過電子轉診平台,轉診至新港昌模小兒科診所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6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慢性疾病囊括7項,每100人中約有64人死於慢性疾病,惡性腫瘤則續居首席,而十大死因排名順序與105年相較,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排名互換。至於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大腸癌分別連續32年及4年蟬聯首席與次席。十大死因死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