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搶不到口罩正確洗手防疫簡單有效 尤其在6種情況下

搶不到口罩正確洗手防疫簡單有效 尤其在6種情況下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董氏基金會呼籲,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不如掌握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步驟,是預防傳染病(病菌、病毒)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正確洗手是最簡單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還有易造成不孕症的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都可以藉由正確洗手有效減低危害。

 

許惠玉提醒,平日就應確實注意以下洗手時機,以減低病菌、病毒和環境荷爾蒙危害,防疫期間尤為重要:

 

1.吃東西前:避免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而帶入口中,每間餐廳都應有洗手設備。

2.如廁後:洗去尿液或糞便及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

3.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

4.進出醫院前:進入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抵抗力弱的病患;離開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中。

5.接觸嬰幼兒前: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和易受感染的嬰幼兒。

6.外出返家時: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應洗手、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

 

洗手步驟應牢記溼、搓、沖、捧、擦,搓洗範圍包括手掌、指頭、指縫、手背和手腕,至少20至30秒,差不多2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並擦乾雙手。

 

許惠玉強調,生病的人務必戴口罩,並優先提供口罩給醫護人員和服務許多民眾的第一線人員,才能有效隔絕病毒飛沫散布,大幅降低傳播風險。

 

董氏基金會再次呼籲,洗手亦是同樣重要的防疫關鍵!一般健康民眾與其一窩蜂搶口罩、花大錢嘗試各式各樣的偏方,不如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是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自保良方。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臨床上,一名患者雖身體無恙,但每次晚上睡覺時,都會突然驚醒,且一張開眼睛就會感到周遭環境劇烈搖晃,甚至讓他眼睛無法清楚對焦,讓他每天都很害怕夜晚來臨;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莊毓民指出,其實這又稱為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指的就是患者在睡夢中,卻不知覺參與夢境當中,或常會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一位剛新婚的32歲電子工程師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起初覺得胃口不好、尿液越來越黃,連眼睛和皮膚都變得很黃,才警覺身體出了問題,前往就醫治療發現原來是是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肝功能GPT指數已破表,是正常人的70倍,醫師呼籲民眾定期接受肝炎篩檢,B型和C型肝炎目前都是有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你知道牛頓、愛因斯坦、邱吉爾、貓王、孫叔叔、馮勝賢這些古今中外、縱橫東西方政壇、體壇、科學界、演藝界的名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皆是「早產兒」。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推出「早產兒名人巡迴展-抓周one歲」活動,將12位早產兒名人結合古禮「抓周」,設計成台灣第一個線上...

閱讀詳情 »

日常生活中,如果食物放置時間久了就會「長毛」,潮溼的地方如水池旁的玻璃膠也會有黑色斑點出現,並且有一股黴味,我們說這就是「發黴了」,那麼人體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不是也會「發黴」呢??夏天是和細菌賽跑的季節,炎熱高溫下,不論生食、熟食,都更容易孳生細菌,食物保存方法不當,你和家人都可能陷入上吐下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