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摸不到的「骨髓增生性腫瘤」 導入AI精準揪出兇手

摸不到的「骨髓增生性腫瘤」 導入AI精準揪出兇手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血液癌症難以早期察覺,以骨髓增生性腫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簡稱MPN)為例,種類多、臨床症狀相似,病理切片與突變特徵有高度重疊,且切片結果通常以肉眼判斷,以往一次判讀時間超過30分鐘,還需仰賴經驗豐富的臨床血液科醫師及血液病理次專科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與知名科技廠、藥廠攜手,將「AI技術」導入醫學,並以38萬個數位化玻片作為資料庫,輔助診斷MPN,縮短判讀時間、減輕負荷量並提升精準度,幫助患者及早發現病情,並接受治療。

MPN非固態腫瘤 靠血液分析才能診斷

骨髓增生性腫瘤,是罕見的血液癌症,是因骨髓中產生過量的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依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 ,又可分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其包含早期骨髓纖維化(pre PMF)及顯著骨髓纖維化(overt PMF)四類,不同種類各有不同的預後及治療方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郭明宗醫師表示,目前在臨床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僅是治療,其實從「診斷程序」就開始。因為「骨髓增生性腫瘤」,沒有明顯可觸及的腫塊,通常患者求診時可能是因為無症狀的血液相異常,或是因疾病引起的其他症狀或併發症,如出血、中風或是脾腫大等,無法直接看出原疾病為何。因此必須以骨髓病理切片,透過血液檢查數值中抽絲剝繭,進行診斷,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骨髓切片做為診斷的必要條件之一。

圖片

38萬玻片「數位化」 成為AI辨識腫瘤模型

然而病理切片判讀的複雜度,超乎一般人想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副主任莊文郁解釋,醫師必須仔細評估各種造血細胞在顯微鏡下的數量、形態及空間分布,才能得到精準診斷,但以人工判讀較不客觀且難以量化,各醫師經驗不同,診斷也會有差異,尤其對經驗少的醫師來說,更是高難度。若導入AI技術,其原理好比上傳照片到社群平台,透過自動人臉辨識系統,顯示或標記照片上的人物是哪一位朋友,莊文郁表示,AI技術不僅可以認臉,也可以辨別極度困難與複雜的細胞了!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主任陳澤卿指出,院內每月有高達上萬筆的病理玻片需要判讀,因此亦將病理玻片「數位化」,並已累積超過38萬片,成為AI研究開發的基礎,透過龐大的數位病理資料庫,讓AI進行深度學習與訓練,發展出一套可辨識骨髓增生性腫瘤的模型,大大提升判讀方便性、準確性,彌補各醫師間經驗上的差異,並減輕大量病理玻片的判讀負荷量,最關鍵的是可以幫助病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轉化為預後較差的疾病或嚴重併發症。

【延伸閱讀】

關節紅腫痛竟是乾癬性關節炎 中斷治療險釀關節變形悲劇

免疫療法大突破 翻轉肺癌第三期命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蘇格蘭最年長老太太世紀老人Jessie Gallan剛剛慶祝完自己的109歲生日,她向人們道出了自己長壽的秘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吃稀飯和不碰男人。 1906年,Jessie Gallan出生在一個有兩個房間的小農屋裡,一輩子沒結婚。小時候她和自己的五個姐妹一個兄弟頭腳交替睡在一張稻草填充的床...

閱讀詳情 »

「龍眼乾」是很好的養生補品,尤其對腎臟很好,大家可善加利用,以下列與幾項用法,提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份量】一人份(一兩)【用法】一、有虛火時:龍眼乾+鹽(用水燉半小時)無痰、咳嗽者適用二、無虛火時:龍眼乾+鹽(用熱水沖泡15分鐘左右即可)幫助睡眠三、咳嗽有痰:枸杞+紅棗+龍眼乾(一起...

閱讀詳情 »

網絡圖片  工作忙了,壓力大了,眼部疏於保養了,熊貓眼就容易出現了。如何去除黑眼圈?不妨就地取材,利用食物外敷都有散瘀及促進血液循環,不妨一試。小編為你推薦幾個去除黑眼圈的小妙方,讓你找回明媚清澈的大眼睛。   黑眼圈形成的原因:飲食不正常,缺乏鐵質;吸菸飲酒;情緒低沉,思慮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外出打拼的遊子趁著年節假期回家團圓,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但許多人在團圓時發現,家中長輩出現重複叮嚀同一件事、或是媽媽的年夜飯走味。其實,這些小小「差錯」都在提醒你家中長輩有失智的徵兆了!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判斷力變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