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

揮桿擊遠的第一步 找回原本存在揮桿動作中的力量!



許多球友在揮桿動作上都使勁全力想要將球打遠,但用力卻不如預期的提升距離,此時應該要檢視「揮桿力量是否有耗損」,先前文章提及的「身體動力傳遞鏈」(動力鏈),是指「下肢開始-->身體軀幹轉動-->雙手揮動」這樣的「順序」。

這傳遞的環節中又以「身體軀幹轉動雙手揮動」最容易發生耗損,原因在於連結的「肩關節」不夠穩定,所以會發生「身體力量做得到」但「傳遞不到」的狀況,因此揮桿效率自然降低,所以本文主題針對「身體軀幹轉動到雙手揮動」之間最容易發生耗損的關鍵重點做說明與訓練介紹。

透過「單手轉身彈力繩平拉」動作,將可體會力量是如何傳遞以及肩關節穩定的肌肉!(動作如影片說明,為避免受傷,做動作前先熱身,尤其肩關節)。
(1)準備動作時,單手握彈力繩握把,左手打直,身體略往上桿方向轉動(保持彈力繩張力)
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
(2)轉動身體拉動彈力繩,透過身體力量對抗彈力繩拉力,這時候注意左手臂位置,盡量保持同步跟身體轉動(此時左肩的力量主要是「傳遞」身體的力量到手部!)
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
這樣你會發現上背與肩部都需要用力!所以上半身在擊球時是「需要用力的」,但用力的目的是來「穩定的傳遞身體來的力量」到手部,掌握這樣的「穩定點」將能夠體會到力量連結與傳遞的感覺
最後這樣的練習動作將使你:
1. 不再耗損身體給予球桿的動力,擊球更遠。
2. 肩關節擊球方向更能掌握。
3. 揮桿更有效率,揮桿更輕鬆。

駐站教練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欣高球感謝您按讚!




相關推薦

暈眩常見的原因 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律神經失調、起 立性的低血壓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人覺得一時之間 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 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病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台北報導 246名武漢返臺臺商團解除隔離管制,陸軍六軍團33化學兵群今(19)日隨即前往臺商團隔離住所支援執行環境防疫消毒。支援官兵皆身著全套防護衣,配賦背負式消毒器,逐一針對隔離所內家用電器、床鋪、浴室、廁所及手部可觸摸及環境實施消毒作業。 軍聞社表示,此次防疫消毒任務,由...

閱讀詳情 »

暈眩的各種案例 案例一 一名50歲男性某日駕車上班途中,正準備右轉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暈眩,趕緊把車停在路邊,隨即打電話通知家人前來幫忙,並向公司請假送醫。就醫時,醫師發現,每當患者頭向右轉時,均會誘發短暫的眼振和暈眩;頭向左轉時,也會誘發病症,但較為輕微。於是確定是右側水平半規管的耳石沉積症所致,...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診斷武漢肺炎最怕跟流感混在一起,疾管署今(18)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有好消息,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一口氣比前一周大降近3成,勤洗手戴口罩的防疫策略明顯助攻不少,疾管署預估最快本周可以脫離流感流行期。不過,上周仍新增有15例流感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