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擔心染疫不敢上醫院… 她突腿麻、手拿不動筷拖半天成右側全癱

▲醫師與患者進行中風後恢復測試。(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再怎麼擔心染疫,防疫期間,有病還是得上醫院!台中一名有三高及心律不整的85歲婦人,平時規律服藥,能自理生活,但上月某日在菜園種菜時,起身感覺右腿發麻,中午吃飯時右手更無法拿筷,起初並不在意,加上疫情籠罩不想進醫院,直到晚上症狀仍無改善,這才送急診,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已因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右側全癱,讓醫師大嘆「很遺憾」。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紫英表示,事發當天,婦人一如往常整理菜園,起身時卻覺得右腿痠麻,原以為是蹲太久,休息一下就能改善,但到了中午吃飯時,竟連右手也無法持筷、拿湯匙,需要家人協助餵食,偏偏家人此時仍對婦人的症狀毫無警覺,也認為疫情期間不宜赴醫院檢查,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婦人就這樣一路拖到晚上,症狀仍無改善,家人這才認為不對勁,緊急將她送醫治療,已經錯過治療黃金3小時,不能使用血栓溶血劑、動脈取栓術等方式治療,僅能以傳統中風照護及治療方式。

黃紫英說,目前婦人意識清楚,但右側全癱、言語表達困難,需以輪椅代步、飲食依賴鼻胃管餵食。他大嘆,當初若能把握治療黃金時間,或許還能如往常自理生活。

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前者是因血栓塞住血管,使血流無法通過,造成組織缺氧;後者是因腦部血管破裂,使血流溢出血管,造成局部組織壓迫及缺氧,兩者都會出現中樞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感覺麻木、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有高達7成的腦中風病人屬於缺血性腦中風。

黃紫英強調,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於中風後3小時內,可以採取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方法,增加復原機會,或配合腦血管攝影,在6小時內啟動動脈取栓術,在動脈內放置支架進行取栓,來降低腦組織受損的範圍。但婦人到院時為時已晚,僅能使用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等傳統通血路藥物,防止血栓繼續生成擴大及預防二次中風,但無法將已阻塞的血栓溶解並打通血管,而拯救腦組織免於缺血壞死的傷害。

醫師提醒,民眾應謹記辨識中風口訣「臉、手、說話、119」。當自己或親人朋友出現1. 臉: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2. 手:雙手平舉10秒出現單側手臂下垂,3. 說話:口齒不清及言語表達障礙,4. 119:就應立即撥打119送往急診,接受評估及可能的積極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精確掌握「11景點擠爆150萬人次」 指揮中心首曝追蹤秘密武器

公立幼兒園首例!4歲男童染疫全園停課2周 師生加廚工121人列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好發於年輕人,常被誤認為「鬼壓床」。(圖為模擬畫面非新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一次睡醒後就容易感到無力、肌肉痛,日前甚至一起床就全身癱軟、無法下床,一名30歲女性近來頻頻發生這種狀況,自覺「簡直就跟鬼壓床一樣」嚇得她以為是農曆七月鬼壓床,就...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住院醫師即將於今年9月1日正式納入勞基法,儘管上路在即,但這一項紛擾了10年之久的議題,依舊仍有部分不同聲音,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26)日下午就發出公開信,強調改革沒有終點只有堅定前行。 國內血汗醫院過勞環境備受詬病,多年爭取...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前往新北市中和區執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新增一例本土屈公病!疾管署今(26)日公布這一名居住中和區內南里的60多歲女性確診,該名女子近期未出國,8月22日起因出現發燒、骨頭痛等症狀2度就醫,一開始由醫院通報登革熱送驗,檢驗檢出屈公病陽...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氧氣存在於我們四周,人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但有些人卻讓身體處於「缺氧」狀態而不自知。當身體開始慢性缺氧,疾病也會跟著來!位居十大死因中的心肌梗塞、癌症等疾病都和缺氧有關!從姿勢不良到久坐辦公室吹冷氣,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缺氧。頭暈頭痛、打哈欠及打呼,這些日常中的小症狀就是身體缺氧的訊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