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護腺癌症狀少,3危險因子當心 醫:超過這年紀定期篩檢揪癌蹤

別小看「無聲殺手」攝護腺癌!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106 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攝護腺癌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6位,由此可知其對男性朋友的潛在威脅。但為什麼攝護腺癌死亡率這麼高呢?泌尿科醫師表示,主要與攝護腺癌初期,這患者多無明顯症狀有關。因此,其建議男性同胞一定要正視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攝護腺癌症狀少,3危險因子當心 醫:超過這年紀定期篩檢揪癌蹤

攝護腺癌是「老年長壽癌」 3大危險因子要當心

究竟攝護腺癌是怎麼發生的,其危險因子又有哪些呢?泌尿科吳哲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又稱「老年長壽癌」,對於其確切成因,目前醫界多認為與下列3大因素有關:

●年齡:年紀越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也越高。在國內攝護腺癌病例中,有高達75%年紀大於65歲,小於60歲的病例僅佔7%。

●遺傳:有高度的家族遺傳風險。如果父親、叔伯,或兄弟間有罹患攝護腺癌者,其罹癌機率將高出一般人10倍以上。

●種族:根據統計發現,非洲裔美國人是美國所有種族發生率最高的,為美國白人的3倍之高,相對來說亞洲裔移民者攝護腺癌發生率最低。

攝護腺癌症狀少,3危險因子當心 醫:超過這年紀定期篩檢揪癌蹤

吳哲安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進行1次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檢查。

攝護腺癌症狀不明顯 防發現太晚,男性年逾50歲應定期抽血檢驗

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攝護腺癌不同於其他常見癌症,其進展非常緩慢。但相對的,在其癌細胞轉移前,多數患者幾乎很少有臨床症狀出現。因此,相對於其他癌症,想透過症狀早期發現,相對較困難許多,通常有相關症狀(例如:骨盆腔疼痛、腰痠)時,往往癌細胞已經轉移,甚至有1/3的患者已是攝護腺癌晚期。

故想要避免攝護腺癌上身,或發現時已進入晚期。吳哲安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進行1次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檢查。至於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民眾,則建議提前至45歲定期抽血檢查1次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同使輔以醫師觸診,就是有助積極預防,加以自保的好方法。

男性朋友頻尿、腰痠別輕忽 慎防攝護腺癌上身惹禍

除了強調定時篩檢的重要性,吳哲安醫師也提到,如果男性朋友發現,自身有排尿不順、尿不乾淨、頻尿、夜尿等問題。且由於當癌細胞擴散至鼠蹊部的淋巴結時,可能經由淋巴循環轉移至全身。因此,若民眾同時伴隨有腰痠背痛、骨盆腔疼痛、骨頭痛等症狀時,建議勿將其視為人體正常老化的症狀,應積極就醫,釐清是否是攝護腺癌作祟較有保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0/726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家只知道兩種細胞分裂方式──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透過製造新的細胞,讓生物體的發育、生長與繁殖成為可能。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在研究斑馬魚發育時,意外發現另一種獨特的細胞分裂方式,其分裂過程不需要進行遺傳物質(DNA)複製,因此命名為「無合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近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近視度數也不斷增加,就診才發現原來是高度近視引發重度白內障,造成日常生活相當不便。他原本擔心白內障手術後會影響日常用眼習慣,經醫師建議選擇全焦段人工水晶體,不但可以滿足平時退休生活的興趣,使用手機、閱讀書籍等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疫情高峰期間送給媽媽最安心健康的母親節禮物就是「骨密度檢測」,若已出現「駝矮痛」症狀,更要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掌握骨鬆治療先機,降低骨折風險。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髖部骨折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長期帶走不少幼童生命的腸病毒,將有疫苗能夠防重症!台大醫院在5日宣布,由台灣自主研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能預防幼童感染腸病毒帶來的重症,且2個月到6個月大的嬰幼兒即可接種。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李旺祚建議讓該疫苗能及早上市,以幫助更多兒童免於腸病毒威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