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護腺癌症狀少,3危險因子當心 醫:超過這年紀定期篩檢揪癌蹤

別小看「無聲殺手」攝護腺癌!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106 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攝護腺癌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6位,由此可知其對男性朋友的潛在威脅。但為什麼攝護腺癌死亡率這麼高呢?泌尿科醫師表示,主要與攝護腺癌初期,這患者多無明顯症狀有關。因此,其建議男性同胞一定要正視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攝護腺癌症狀少,3危險因子當心 醫:超過這年紀定期篩檢揪癌蹤

攝護腺癌是「老年長壽癌」 3大危險因子要當心

究竟攝護腺癌是怎麼發生的,其危險因子又有哪些呢?泌尿科吳哲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又稱「老年長壽癌」,對於其確切成因,目前醫界多認為與下列3大因素有關:

●年齡:年紀越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也越高。在國內攝護腺癌病例中,有高達75%年紀大於65歲,小於60歲的病例僅佔7%。

●遺傳:有高度的家族遺傳風險。如果父親、叔伯,或兄弟間有罹患攝護腺癌者,其罹癌機率將高出一般人10倍以上。

●種族:根據統計發現,非洲裔美國人是美國所有種族發生率最高的,為美國白人的3倍之高,相對來說亞洲裔移民者攝護腺癌發生率最低。

攝護腺癌症狀少,3危險因子當心 醫:超過這年紀定期篩檢揪癌蹤

吳哲安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進行1次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檢查。

攝護腺癌症狀不明顯 防發現太晚,男性年逾50歲應定期抽血檢驗

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攝護腺癌不同於其他常見癌症,其進展非常緩慢。但相對的,在其癌細胞轉移前,多數患者幾乎很少有臨床症狀出現。因此,相對於其他癌症,想透過症狀早期發現,相對較困難許多,通常有相關症狀(例如:骨盆腔疼痛、腰痠)時,往往癌細胞已經轉移,甚至有1/3的患者已是攝護腺癌晚期。

故想要避免攝護腺癌上身,或發現時已進入晚期。吳哲安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進行1次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檢查。至於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民眾,則建議提前至45歲定期抽血檢查1次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同使輔以醫師觸診,就是有助積極預防,加以自保的好方法。

男性朋友頻尿、腰痠別輕忽 慎防攝護腺癌上身惹禍

除了強調定時篩檢的重要性,吳哲安醫師也提到,如果男性朋友發現,自身有排尿不順、尿不乾淨、頻尿、夜尿等問題。且由於當癌細胞擴散至鼠蹊部的淋巴結時,可能經由淋巴循環轉移至全身。因此,若民眾同時伴隨有腰痠背痛、骨盆腔疼痛、骨頭痛等症狀時,建議勿將其視為人體正常老化的症狀,應積極就醫,釐清是否是攝護腺癌作祟較有保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0/726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事後避孕藥接連吃  女大生下體出血急就醫!21歲的女大生小芬(化名),今年暑假與三五好友參加聯誼派對,酒酣耳熱開心之餘,與學長天雷勾動地火發生性關係,但學長沒有戴保險套,小芬則選擇吃事後避孕藥。隔週小芬接受學長邀約參與另一場派對狂歡,再次發生了性行為,由於學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魚肝油怎麼吃才健康? 醫師分享食用秘訣失智是高齡社會的挑戰,許多研究鼓勵民眾多吃魚,在常吃魚的北歐更盛行魚肝油,有什麼幫助嗎?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鄔定宇表示,「多吃深海魚」雖然有助於保護認知能力免於減損衰退,但阿茲海默症的生成時間可能長達20到30年,照著北歐飲食法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女性膝關節置換率比男生高,其中原因有很多,不外乎是跟肌力、骨骼結構、荷爾蒙、鞋子及生活形態息息相關。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分析四大關鍵。女性膝關節置換率高四大因素 肌力、荷爾蒙、骨骼、鞋子陳威明醫師分享,在全世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家住蘆洲的張小妹,父母先天聾啞,一歲時,診斷出兩耳極重度聽障,及早介入裝設人工電子耳,從小進行聽語訓練,並且定期復健,現已14歲,在學習過程中與正常人無異,成功翻轉人生。另一名黃小妹左耳全聾,右耳可聽110分貝,接受聽語訓練無效,3歲時,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透過努力復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