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救人命可以參與設計? 高醫邀唐鳳對資料科學民主對話

救人命可以參與設計 高醫邀唐鳳對資料科學民主對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醫療資源的可親性及醫療水準雖名列國際前茅,但偏鄉的醫療資源依然不足,尤其遇到重大傷病患者時更加明顯。但在現實環境下,無法處處都有醫學中心,如何弭平偏鄉與都會市區的醫療照護水平,是跨單位需要認真思考的議題。應邀出席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強數位科技的應用要兼顧品質、隱私及資安,做到「省力」及「安心」。

資料科學對話 聚焦偏鄉救急救難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於3/30舉辦的「資料科學民主化時代所面臨之契機與挑戰-從偏鄉救急救難到中央資料治理」研討會,邀請擅長數位科技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林盟喬、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詹大千、臺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執行長莊秀文等衛生、醫療、消防及數位機構對話。

唐鳳政委會外受訪時表示,以前透過見面三分情、視訊頂多二分情,無法在同一地方做到即時判斷的程度,但在5G寬頻的時代,只要擁有良好的設備,相關單位可組成共同診斷的團隊,即時把生命徵象、該如何處置等,與高速移動中的救護人員同步溝通,一方面人命關天可即時搶救,二方面可節省醫療行政資源,同時要兼顧隱私及資安,做到「省力」及「安心」,這是智慧城市很好的應用。

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建志致詞表示,運用數位科技弭平城鄉健康不平等,從偏鄉救急救難到中央資料治理,已面臨公私領域資料民主化轉變之關鍵時刻,在新的數位時代,開放科學民主與跨域協作已是趨勢主流;高醫「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在5G網路即將盛行的年代, 將透過數位科技工具與醫療技術,讓後端接手的醫院能夠及早知道病患狀況、提早做好相關整備,面對緊急外傷個案,甚至開放醫院綠色通道,給予病患更快更好的治療處置。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明國表示,高醫醫療體系扮演急重症醫療網絡角色,肩負強化社會安全使命,期盼藉由這場民主論壇倡議透明、分享、互惠、共創資料治理願景與價值,攜手政府提升數位國力。

一站式整合窗口 提高救災救難之時效

會中並透過介紹嚴重外傷病患歷經的傷害歷程,讓各界理解資料與經驗循環的重要性。其中一名嚴重外傷的闕小姐,在她出院當天巧遇搶救她的緊急救護技術員,正送來另一名傷患到醫院,兩人眼神交會,心有靈犀,在醫院歡喜重聚。緊急救護員開心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自己親手救回的病人來道謝」。而透過社區急難、救護、醫療、與回歸社區的實境驗證,讓他對自己的救護和處置更有信心。

另一名嚴重外傷休克病患從山地偏鄉送至前線旗山醫院急救、先開腹填塞止血、再上路後送至高醫,歷經艱難順利出院後,高醫團隊也回到旗山醫院進行回饋,一方面強化前線資源不足時當責應變能量,另一方面則討論未來優化作法。而這歷程也是讓緊急醫療須持守「支持、強化、連結」的價值再次獲得驗證。

高醫外傷及重症外科主任陳昭文表示,現行的救護、醫療制度下,從第一線的救護到醫院的醫療、從第一家接收病人的醫院到後續接手的醫院,往往是單行道的狀態,只有救護交班給醫療端,第一間醫院交給後來醫院,鮮少有反向回饋告知前線人員做的成果,多數急難救助過程的資料紀錄需求也常與現實動線產生衝突。

為此,高市衛生局、消防局、屏東縣衛生局、澎胡縣衛生局、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台灣外傷醫學會及醫學資訊雜誌等共同合作,以 2014 年高雄氣爆事故為鏡,擘劃「救急救難一站通」專案,打造一站式整合窗口,以提高救災救難之時效與正確性,於2018年榮獲首屆「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卓越團隊獎之殊榮,也成為台灣緊急醫療數位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延伸閱讀】

抹片偽陰性非罕見!PCR核酸檢測精準圈出高危險型HPV

台東馬偕醫療同步都會區 導管內視鏡解套複雜膽胰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5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忙碌了一天,洗個熱水澡告別疲憊,可謂是件愜意的事。可你知道嗎?洗澡並不只是清潔身體、放鬆身心的小事,其中還暗藏著許多養生祛病的小技巧。教大家科學洗澡,不僅能趕走身體的小毛病,還能“越洗越健康”。   飯前30分鐘洗 增強食慾 胃口不好、食慾不振的人可有意識地在飯前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近年來,因溫室效應,氣候變化好大,經常忽冷忽熱讓人防不勝防,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因為天氣驟冷之下,而出現腦中風!醫師表示,日夜溫差大,會導致血管突然擴張縮小,造成腦出血的狀況發生,尤其小腦出血的死亡率高達7成;若未及時治療,恐半身不遂、腦死,甚至死亡,建議高危險族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咳咳咳!秋天一到,許多人明明沒有感冒,卻會覺得喉嚨乾乾癢癢的,老是想要乾咳幾聲,就算喝再多水,過了一段時間還是口乾舌燥!中醫師指出,秋天的空氣濕度變小,呼吸道容易乾燥,建議可適當攝取潤肺生津的食物,如蜂蜜、百合、白木耳等。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秋令時節乾咳的患者特別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根據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顯示,45歲到64歲更年期族群,發生三高的機率比35歲到44歲的女性多出2.6倍;對此,國民健康署提醒,對於已患有三高的族群,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更年期後女性要多注意。今年的世界更年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