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整日痛不欲生並非「無病呻吟」 竟是心因精神性疼痛症

整日痛不欲生並非「無病呻吟」 竟是心因精神性疼痛症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60多歲男性,因排尿不適就醫,經治療康復後,仍覺得有疼痛感且位置不定,轉診精神科。自述整日疼痛苦不堪言、痛不欲生,十分難受,到處求治都找不出原因,吃藥也沒改善,甚至有自我傷害的念頭。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指出,分析個案對疼痛的描述與器官疼痛不同,檢查也無發現組織、神經的受損,各項檢查均正常,可推斷為「心因精神性疼痛症」。經問診了解每次疼痛發生時間點多與人際相處有關,當感到不被支持、環境不順時疼痛會加劇,且出現衝動大叫的行為。在幾次門診給予藥物,並建議當出現相似情境時該如何應對、轉念,治療後疼痛頻率與程度大幅減緩。


陳家駒主任表示,疼痛機制十分複雜,表現方式多樣,可能是頭痛、腹痛、肩頸痛、腸胃不適、胸悶等,在特定的情境下疼痛感會加劇。當經過反覆檢查確認非生理生化、器官組織病因問題引起的疼痛,要考慮心理因素造成的心因性疼痛。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眾多,人際衝突、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焦慮、憂鬱、疼痛記憶等都是可能是發生的原因。


在治療方面,除止痛外,根據個案自述、診察資料、疼痛反應等,了解引起個案疼痛的誘因為何,在何種情境下會感覺疼痛以及當下的情緒反應,給與相對應的止痛藥或精神科藥物。同時指導面對疼痛發生時的行為、情緒反應該如何應對,以降低對藥物的依賴或是預防藥物過度使用,提供正面合宜的抗痛方式,定期追蹤調整,逐步擺脫慢性疼痛困擾。


最後陳家駒主任提醒,疼痛是主觀的感受,在經過各種檢查仍找不出原因不表示疼痛不存在,有可能是心理引起的疼痛感,長期慢性無法說清楚排解的疼痛,也會影響到情緒及心情,甚至周圍的親友。找出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定期回診治療,了解如何應對,才能逐漸擺脫心因性疼痛的困擾。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真實世界上演「激怒李蕾」 「性成癮症」成熱搜關鍵字
▸常見辛香料替菜餚添香氣 雖是配角在冬天也能保健暖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為了保持食物的新鮮,抵禦外界細菌的入侵,許多人都會利用保鮮膜來作為屏障,但是,保鮮膜畢竟不是“保險”膜,這就意味著,使用保鮮膜也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果使用不當,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使用保鮮膜的常識,以及如何正確的使用保鮮膜? 1、不宜使用保鮮膜的幾類食物...

閱讀詳情 »

當緊緊握拳時,會壓迫到手掌的血管,而這樣的擠壓動作會阻斷血液系統流通。因此手掌會變成白色。變成白的手掌,若能馬上回復原來的膚色,需表示血管健康,但是,如果要花10秒以上時間才能恢復的話.就要當心是不是​​有動脈硬化的情形。 捏捏手指,有病先知       交叉手指就能...

閱讀詳情 »

我們都知道大蒜中不僅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而且含有鍺和硒等元素可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因此被很多人所喜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大蒜,因為大蒜味最辛,刺激性強對於眼病患者、肝病患者很容易造成傷害。所以一定要謹用。下面為大家總結了五類不宜吃蒜防癌的人。蒜作為常用蔬菜和調味,當然是適合大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