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敷著面膜一覺到天亮 醫師:肌膚保養大忌

  想讓臉部肌膚光滑水潤,少不了使用面膜,許多愛美民眾天天使用面膜,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太營養的精華液將加重肌膚負擔,建議2天敷1次,過夜敷面膜更是大忌,貼著睡覺醒來皮膚可能出問題。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一般面膜常含有保溼、美白、除皺等多種成分,屬於封閉性的保養,緊貼在臉上肌膚,靠皮膚溫度增高、毛孔張開,皮膚吸收精華液,達到局部強化的效果。面膜材質相當多,針狀面膜、水晶布、生物纖維等材質越來越夯,還有貴婦享受的金銀微導布膜,但不管是哪一種材質,「貼膚性」要夠,緊密貼合臉部肌膚,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最近業者推出的「針狀面膜」,透過超微細類針狀技術,使面膜服貼在皮膚,材質表層凸起物則添加玻尿酸成分,主打面膜滲透力強,效果明顯,但趙昭明認為,實際吸收程度只到表皮層,仍須搭配其他保養品。

  此外,面膜使用效果因人而異,即使材質、精華液再貴,但也可能產生過敏,因此,貴不一定比較好,如果敷上後緊貼度差、一直滑落,甚至出現過敏反應,就大大扣分。

  普通面膜成本約在5、6元之間,如果材質較佳、精華液濃度高、成分較好,加上知名品牌,1片售價可能高達幾百元。建議民眾多多試用,找出適合自己的面膜產品。

  在使用上,一般面膜敷臉時間約15至20分鐘,如為長效保溼產品,可貼25分鐘。但敷面膜過夜為肌膚的大忌,一旦乾掉黏在臉上,反而會造成肌膚紅腫發癢。

  至於冬天敷面膜太涼該怎麼辦?趙昭明建議,可先用溫水洗臉,若是想加熱面膜,應先了解產品是否耐熱,平均值介於攝氏20至40度為佳,但含有美白成份的面膜不可加熱。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蔬果批發重鎮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爆發群聚感染,目前確診人數至少已有45人,面對台北市成立前進指揮所、祭出打疫苗等手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下午對台北市發出提醒,強調「打疫苗是預防,不是治療藥物」產生效果至少要2至4周,但相信醫療資源及公衛能力...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疫情三級自肅的日子超過一個月,不少人身心煎熬,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和LINE特別合作推出「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今(21)日起一連三週,推出15場免費直播,集結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等身心靈名家陣容,針對疫情期間的伴侶相處、親子關係、獨處等議題深入剖析,甚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三級警戒以來單日確診人數首度跌百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75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不過,確診個案中新增20例死亡,單日死亡人數仍維持在2位數的高峰。陳時中強調,整體疫情一路往下,但死亡人數應會晚1到2周才會反映出來,但「整體...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最新確診、死亡人數統計,都有好消息,不但單日新增75例本土確定病例,為三級警戒以來首見跌破百例以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0例死亡,雖還未脫離2位數高峰,但從發病到死亡的平均日數為17天,亦比先前出現「快速死」、「猝死」的現象有所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