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夜班、輪班搞壞身體 醫師教你這樣健康睡

  根據勞動部調查,全臺灣非固定白天班的勞工比例從2001年的16%,至2013年已上升至22%,受輪班作息影響的勞工數目漸增,不少人因個人的生理時鐘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深受睡不著、睡不飽、睡不夠所苦,上班時容易感到疲憊,因此警覺性降低,也較容易造成意外事故,進而影響工作的生產力和生活品質。

  成大醫院職業醫學部研究醫師,同時也是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委託成功大學辦理之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的醫師魏玉亭指出,罹患輪班工作障礙比率最高的是從事夜班工作者,比例高達14至32%,其次是換班式輪班的8至26%。因為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的勞工,即使躺在床上有7至8小時,仍出現工作時間想睡覺,或該睡覺時卻睡不著、睡得淺、睡眠片段的情況。

  魏玉亭醫師提供以下幾個小技巧,以加速適應輪班的型態:(一)把生理時鐘往後延,傍晚到深夜的前半夜,可使用光照治療,而光照治療經常使用的強度為2500燭光,大約為早晨陽光的強度,讓光線訊息影響下視丘,調整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二)早晨下班返家後戴上墨鏡、臥室拉上窗簾等方式,減少白天陽光的照射。(三)輪夜班休假時維持晚睡,如凌晨3、4點,收假後才能繼續適應夜班的作息。

  魏玉亭醫師提醒,現今24小時運轉不停歇的社會型態,輪班工作已無可避免,輪班工作者承受著較大的身心壓力與健康風險,容易產生「輪班工作障礙」;因此輪班工作者應依據個人狀況加以調整,睡好睡飽,才有可能適應輪班作息,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生產力。

相關推薦

記者李訢愷/新北市報導 一群音樂班的高中生在忙完學測之後,便開始規劃服務長輩們的『無憂之旅』音樂會,在青年節前夕到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附設精神護理之家演出特別有意義。 新北高中音樂班鍾其珍老師表示,音樂班同學於高中三年專業課程的內容包含了演奏、理論及創作權等方面的完整訓練,為整合高中三年專業學習,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次手術失敗,仍不放棄!一名熱愛馬拉松運動的女子,每天有運動習慣,7年前一次跑完馬拉松後,發現左下肢異常痠麻痛,檢查發現脊椎滑脫合併椎間盤突出需要開刀,先後接受3次手術,不僅沒能恢復健康,還導致慢性腰痛,嘗試各種療法皆無療效,必須靠止痛藥才能度日,最後接受經脊椎前路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萬分之一的不幸運,竟發生在自己身上。37歲的林先生,一次因工作中跌倒傷及頸椎,造成四肢無力、麻木的症狀,必須手術解除受到壓迫的脊髓,沒想到就在全身麻醉之後,手術中血壓一路降低,甚至心跳停止,懷疑就是麻醉引發的過敏性休克,所幸醫療團隊機警急救,生命徵象逐漸回穩,並在家屬...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台灣知名「金曲歌后」詹雅雯確診巴金森氏症,新聞一出立刻引起台灣民眾關心,一來不捨詹小姐受病痛折磨,二來震驚年紀輕輕怎麼會罹患這個疾病 ? 由於台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全球患者約為800萬人,台灣目前病患人數約為10萬人。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