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數位導板輔助植牙 精準定位不傷鼻竇及神經

數位導板輔助植牙 精準定位不傷鼻竇及神經

遠嫁美國近15年的李小姐,為了配合孩子學業,每年只能利用孩子學校放假時回台探親,年前不小心將以前做的植牙咬斷,導致飲食及咬合不便。由於不想再歷經一次過去傳統手術的折磨,便想了解傷口小、復原快的微創手術,不過她對於療程的精準度及風險仍有疑慮,好在諮詢專業牙科醫師後,決定接受精準度高的導航植牙技術,在專科牙醫師利用數位導板的協助下,李小姐術後恢復良好,已經重拾正常生活。

收治李小姐的牙醫師鄭聖達表示,台灣植牙技術日益純熟,但植牙畢竟仍屬侵入性手術,使用高精度3D列印客製的醫療級數位植牙導引板,確實有效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相較於傳統式植牙導板,其精準度提高,同時可以在軟體中透視組織,讓醫師更清楚骨骼深度、牙根和鼻竇、神經分布等,幫助醫師準確地將人工牙根植入事前所規劃的角度與位置,避免在過程中誤傷病患的鼻竇及神經,並縮短手術時間。

談到「植牙」,一般人的印象多半是吃盡苦頭,療程既費時又花大錢。過去傳統植牙多半會先局部麻醉植入的部位,經手術刀翻瓣處理後再將植體植入,傷口需3至6個月的癒合期,期間病患得忍受腫脹、疼痛帶來的不便,以及傷口感染的風險,甚至可能因植牙失敗導致須接受二次手術的情形。鄭聖達強調,植牙手術最重要的就是確認角度、位置與深度,如植體置入時拿捏有誤差,除增加後續假牙製作的困難度,日後牙齒之間的磨耗,也容易造成牙齒斷裂及發炎的機率。

隨著牙科技術的進步,相較於舊時只能單仰賴執行醫師的經驗與手感,現在牙醫還可以利用各種數位工具輔助,更有效地提升手術成功機率,植牙經驗豐富的鄭聖達認為,提高精準度是數位工具最大的優勢,例如透過3D電腦斷層及數位導板,在查看牙齒周圍組織的同時,亦可藉由數位影像設備預先模擬植入位置,不僅縮短手術及復原的時間,也能縮小傷口範圍,進而降低術後疼痛與感染,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人為估算誤差,提升植牙安全。

據統計,台灣1年植入約30多萬顆牙根,植牙率居高不下。鄭聖達提醒,人工植牙為目前治療缺牙的方式之一,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牙齒重建手術名稱,建議患者要先和專業牙醫師充分做好事前溝通,並進行身體各項綜合性評估後,再制定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而治療前後,除按部就班的配合醫師指示外,須定期回診追蹤、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口腔衛生習慣,才能延長植體的壽命,保持口腔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護理之家爆發疥瘡集體群聚感染,台南市衛生局與疾病管制署南區管制中心人員,已派員前往了解,並經隔離感染者治療、全區消毒等,最近兩週已沒出現新病例,目前已全數解除隔離,並持續監測。疥瘡傳染易有丘疹症狀 皮膚越搔越癢感染疥瘡時,患者皮膚會出現丘疹、水疱或紅斑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6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4歲,女性30歲;而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0.8歲,其中年齡35歲以上者達21.3%,顯示國內晚婚與遲育現象普遍,衍生許多不孕問題,透過醫療技術進行人工生殖的夫妻也隨之增加。高齡易不孕 胎兒先天缺陷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65歲的林女士,20年前就知道自己有甲狀腺高能症,但多年來常常沒有定期回診追蹤,也沒有好好服藥控制。直到此次連續十幾天的噁心、食慾不佳、心悸和呼吸急促加劇,身體越來越虛弱而倒在客廳,經緊急送醫後,發現其血壓穩定,但是心跳很快且合併有心律不整,胸部X光顯示心臟肥大;在...

閱讀詳情 »

作者:駱慧雯一邊看電視,一邊滑手機看Facebook和Line的訊息,不忘用電腦逛逛購物網站…,讓你的眼睛出現健康危機了嗎?現代人生活擺脫不了3C產品,長期過度用眼和暴露於強烈藍光之下,容易造成眼睛酸澀、提早老化和出現黃斑部病變,如果置之不理,還可能導致失明。為了不讓黑暗生活成為未來式,許多人會補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