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數位All on 4加深醫病雙向溝通 精準打造完美微笑曲線

數位All on 4加深醫病雙向溝通 精準打造完美微笑曲線

【NOW健康 李蔚萱/新竹報導】1位40多歲有全口缺牙困擾的女性,常需要出入社交場合,對外貌要求較高,經數位All on 4全口植牙後,如今擁有完美的微笑曲線。口腔顎面外科李俊瑩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植牙在術後才能排列牙齒,礙於傷口腫脹,恐影響笑容等美觀度;新型科技數位All on 4能在術前先與患者共同討論,透過電腦軟體排出最適合患者的微笑曲線,同時加深患者與醫師之間的雙向溝通。


李俊瑩醫師指出,有些患者的骨質流失較嚴重,導致齒槽骨萎縮,若選擇傳統植牙要重新再補骨,需耗費多次療程時間,對於患者的生心理是一大考驗,尤其高齡患者若有不同方面的身體疾病,重建將會更辛苦。現代植牙注重美學與安全,不單只是將植體放入缺牙位置,還需考量臉部和諧度及微笑曲線,並審慎評估牙齒骨頭的寬度、高度、骨質軟硬程度及神經血管分布,才能確保植牙安全性。


「All on 4一日全口植牙」是相對輕鬆簡單的方式,只需找到4個最佳植體分布位置,就能穩固地裝上整排假牙。不過,傳統All on 4手術單憑醫師經驗及肉眼來判斷患者的口內情況,然而口腔內有醫師肉眼看不見的死角,容易產生誤差,且術前無法預知術中可能出現的狀況,因此引發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相較之下,新式數位All on 4能於術前運用電腦科技,精算出患者的數據資料。李俊瑩醫師進一步說明,「臉部掃描機」可將傳統2D照片資料收集轉換為3D立體模式;「口腔掃描機」一改傳統咬模的方式,避免患者產生噁心的不適感,利用機器探頭在數秒鐘內,拍下患者口腔內數百張照片,再疊合成3D圖,使口腔內部各角度一覽無遺;搭配低劑量電腦斷層評估骨質,完整結合所有資訊後,才能在專門植牙軟體中精確計畫植牙手術。手術中藉由新技術「藍光導航植牙(X-Guide)」,可偵測出患者口腔中最佳的骨頭位置,就像開車時的GPS,引導醫師將植體放入精確安全的位置,文獻指出手術誤差可減少至0.5毫米,讓植牙傷口更小,出血量也較少,手術也更為舒適。因為手術前有仔細評估,手術後等候假牙時間才能從1天縮短至只要2至6小時就可裝戴假牙。


數位All on 4加深醫病雙向溝通 精準打造完美微笑曲線

▲李俊瑩醫師提醒,亞洲人骨架較小,執行All on 4全口植牙上相對較難,因此慎選熟悉此術式的受訓醫師相當重要。(圖/李俊瑩醫師提供)


李俊瑩醫師強調,All on 4較適合全口無牙或少牙的患者,需要拔除剩餘大多數牙齒一起重建。若只是單純缺幾顆牙的患者,醫師會希望盡可能拯救自己的原生牙,配合單顆植牙善加利用,建議與醫師詳細討論。至於上顎全口齒槽骨萎縮嚴重的患者,則建議進行顴骨植體,將植體植入中顏面部骨頭最硬處「顴骨」。顴骨位於第一大臼齒上方,此處骨質條件好且硬度高,離臉部重要血管及神經也較遠,有文獻統計其成功率也較傳統的補骨植牙高。由於顴骨植體手術複雜度很高,應慎選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


李俊瑩醫師提醒,All on 4全口植牙起源於國外,外國人的骨架較大,先天齒槽骨或牙肉品質較好,而亞洲人骨架較小,執刀上相對較難,因此慎選熟悉此術式的受訓醫師相當重要。此外,應與醫師確認植體是否為合格登錄的廠牌,並上網查證是否有實證醫學根據、專為All on 4全口植牙設計的植體,才能保障長期成功率和安全性。植牙後2周內應避免劇烈運動、避免使用吸管,以免傷口裂開,2個月內飲食需注意溫和受力,勿咬硬物,並確實刷牙清潔,注意均衡營養攝取,以延長植體的使用期限。


更多NOW健康報導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牙醫師:問題不在拔牙顆數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國內醫療體制不健全,頻傳人力短缺、醫療爭議等事件,讓許多年輕醫護人員屢上街頭抗議,根據康健雜誌民眾醫療態度調查顯示,過半數民眾都願意漲健保費且將近八成民眾都支持家醫與分級醫療,顯示民眾確實想改變長期以來的醫療困境。民眾醫療態度主要針對全台一千多名,且年滿20歲以上成...

閱讀詳情 »

你知道,睡眠時間不規律,可能會害你罹患癌症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已經將輪班作業列為「2A類之致癌職業」。最新一項研究也證實睡眠不規律會提高癌症風險,並且輪班工作的人更是罹患癌症的高風險群。 根據一份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報告,輪班工作者可能要特別留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趁著暑假期間,不要讓孩子每天都在家吹冷氣,可以把握時機讓小朋友們學習游泳等運動,讓孩子也能遠離3C產品的機會;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黃睦升指出,只要利用一些趣味小撇步,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就能讓孩子順利適應水中環境,愛上游泳。首先可以在下水前,讓孩子先坐在泳池邊,將...

閱讀詳情 »

一名40多歲男性,發現每次後牙咬合時就會感到疼痛,甚至出現被電到感覺,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口腔有多處存在多種不同成分的金屬填補物,才會出現觸電感覺;楊梅天成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徐偉軒指出,上、下牙若有填補物或假牙金屬材質,就有可能在咬合接觸時,產生流電效應。最主要就是因不同種類的金屬或合金存在,電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