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病毒流感化? 錯!專家強調:是「感冒化」

新冠病毒流感化? 錯!專家強調:是「感冒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已邁入第三年,病毒仍不斷變異,從Alpha、Beta、Gamma、Delta,到現在的Omicron變異株,漸漸發現感染後重症率和死亡率越來越下降,因此國內外不少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將會走向「流感化」。對此,台大醫師、TIVS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也於《2021十大疫苗新聞記者會》,針對第二名「新冠病毒如同流感病毒一樣,未來將會不斷變種」提出不同想法,「我不太同意流感化,流感的死亡率較高,新冠肺炎變成『感冒化』才是趨勢。

人類平均每10年染一次冠狀病毒 症狀輕微不易察覺

李秉穎指出,流感(流行性感冒)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大流行、大突變,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死亡人數約100至200,且每年都要打新的流感疫苗以預防疫情擴散,甚至會出現發燒、重症,這是流感的特點。

感冒則不同於流感,李秉穎接著以「冠狀病毒」(編按:並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舉例,引起人類感冒有4種冠狀病毒,也會引起突變,且每年都會流行,可是我們並不會為此接種疫苗,因為症狀相當輕微,頂多鼻子、喉嚨不舒服一兩天就康復了,而根據研究調查,每人平均10年會感染冠狀病毒,只是大多是輕症所以沒有發覺,李秉穎強調「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會不停被冠狀病毒感染」。

李秉穎表示,「流感死亡率平均為千分之一,但這4種冠狀病毒引發的感冒幾乎沒有死亡率,我認為新冠病毒將來會成為第5種,因為它的生物特性本來就如同冠狀病毒。」未來新冠病毒會不停突變、不停穿透性感染,但就像感冒一樣,悄悄地來、輕輕地走。

專家揭輕症趨勢2重點 出國旅遊盼「這年」實現

病毒變種其目的並不是讓宿主(感染者)死亡,否則病毒容易滅跡,而是最好能一傳十、十傳百,永垂不朽,因此具有傳播力強,以及致死率下降的特點,而Omicron變異株確實造成傳染率上升、但死亡率下降,且輕症者越來越多。李秉穎也分析其輕症化趨勢有2大重點: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開始變多,下呼吸道感染變少,不像其他變異株可能導致嚴重肺炎。

(二)根據調查,Omicron疫情各國暴增,以英國為例,死亡率卻沒有因此大幅增加。(圖1、2)


新冠病毒流感化? 錯!專家強調:是「感冒化」

▲圖1:英國Alphan、Delta、Omicron確診案例走勢圖。(翻攝自The Guardian官網)


新冠病毒流感化? 錯!專家強調:是「感冒化」

▲圖2:英國Alphan、Delta、Omicron確診案例死亡人數走勢圖。(翻攝自The Guardian官網)

在在顯示新冠病毒未來將以感冒化呈現,對人類的傷害並不會像流感。時隔三年,全世界的民眾都期盼能夠安心出國的日子來臨,既然病毒現階段已走向感冒化,出國是否指日可待?李秉穎語帶保留說道,或許2023年有機會,當整個感染症狀變得很輕時就可出國,但新冠病毒對全世界而言,畢竟是全新的經驗,醫學史上從來沒有碰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因此也不能掛保證。新冠病毒不會滅跡,只得盼望染疫如同感冒的那一天,解封的日子才會到來。

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5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米飯是日常不可少的主食,不同的米有不同的功效,比如黑米補腎、糯米排毒、糙米助消化等等,下面就讓中醫來為我們介紹下不同米的功效。 薏米養顏糯米排毒中醫講解不同米的神奇功效 1、最補腎的是黑米 黑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物質,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稻米。它能明顯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是低頭族嗎?是不是常會感到肩頸僵硬痠痛?年輕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以致於肩頸痠痛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以往多是中老年人喜歡的按摩舒壓,也日漸成為年輕人的最愛;甚至於復健科門診中,也可發現年輕族群來做復健的多是低頭一族。 肩頸肌肉緊繃就會痠痛 新高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男大生阿立,被學校得知感染愛滋病毒,不但禁止他上游泳課、要求餐盤分開清洗,甚至威脅若不自動退學,就要將病情告知家人,最後處處刁難以連續記過退學。衛福部接受申訴積極爭取權益,如今法院竟然判決敗訴,決定再上訴至最高行政法院。 學校要求愛滋學生退學 疾管署署長郭旭崧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日夜輪班、加班超時,你過勞了嗎?醫師強調,長期工時過長、壓力大,容易產生心血管疾病,嚴重恐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建議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有效提升身體抗壓能力;若有過勞12項徵兆,應立即就醫尋求協助、找出原因。 過勞12項徵兆 過勞12項徵兆,包括「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