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肺炎尚未達高峰 科學家: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傳播

新冠肺炎尚未達高峰 科學家: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傳播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全球新型肺炎疫情日趨嚴峻,截至今天為止,已超過1千2百萬人染病,死亡人數逾55萬人,蔓延速度之快,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假設人數,這可能與「有證據顯現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傳播」有關。


世衛組織警告,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仍在加速蔓延中。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說,疫情正在加速蔓延中,我們很明顯的尚未達到高峰,這場疫情沒有減緩的跡象。值得重視的是,國際1群科學家將在幾天內提出1項全新臨床研究數據,那就是新冠病毒傳播距離恐超過2公尺,空氣傳播是可能的。


239位科學家7日在致世衛的1封公開信指出,人體所呼出小於5微米、含有病毒的飛沫,可在空氣中懸浮好幾個小時,並且可能擴散到幾10公尺外的距離。世衛感染防控相關官員回應,承認在這方面有證據出現。


2公尺社交距離一直是世界各國對抗COVID-19的1項重要防疫措施。如果病毒果真能透過空氣傳播、距離超過2公尺以上,則許多防疫措施恐必須重新修正。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家要更警覺,但是目前針對修正社交距離等政策,還沒有必要,等出現更明確的證據時,再持續討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能百分百空氣傳播,防疫團隊將持續關注此議題,以及相關研究發展。如果科學界證明新冠病毒可以藉由空氣傳播,防疫上,就必須盡可能地減少所謂微小顆粒、長時間懸浮、飄散所造成的傳播。就台灣現狀而言,之前也針對過空氣傳播提出相關建議,目前防疫措施保持不錯。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則認為,新冠病毒應不具空氣傳播特性,如果屬實,台灣不可能只有400多例新冠肺炎確診者,應該4萬多人。以酒店女公關確診個案為例,當時匡列的上百名相關接觸者,無人被感染,如果真的透過空氣傳染,怎可能沒人染病。


更多NOW健康報導
▸睡眠呼吸中止成因知多少? 先從了解上呼吸道開始
▸把握孩子轉骨黃金期 中醫調理體質幫助身高逆轉勝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去年一年全球約新增230萬起新乳癌病例,成為世界最常見的癌症;台灣每年也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等於是每天有約31人被診斷出乳癌。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暨內湖國泰診所醫師蒲啟明表示,對於乳癌的治療,無論在手術或藥物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因此早期的乳癌只要接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氣逐漸寒冷,應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高風險的慢性病族群,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有抽菸習慣、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慢、熱、起、穿、行」 抗寒5絕招天氣漸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中報導】國內本土疫情連環爆,民眾對於久咳不止,特別提高警覺!16歲欣怡(化名),連續幾天久咳不止,家人以為欣怡罹患新冠肺炎,急忙將她帶往醫院進行快篩,儘管血液及鼻腔篩檢結果為陰性,但卻在胸部X光中發現右側肺部已經白成一片,在經過詳細檢查後,竟是一顆由肋膜長出,大如手球的惡性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很多人會趁著連假期間毋須上班上課盡情玩樂,通宵打牌、熬夜追劇、徹夜打電玩,狂歡之餘常常過度使用眼睛,造成眼睛乾澀、充血脹痛,或引發更嚴重的眼疾問題;尤其是隱形眼鏡族,往往因超時配戴導致角膜缺氧、水腫,甚至演變為角膜潰瘍。眼睛脹痛、視線模糊 恐是角膜缺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