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肺炎恢復的過程中 防焦慮和悲傷的6個小提醒

新冠肺炎恢復的過程中 防焦慮和悲傷的6個小提醒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當你被診斷出患有某種疾病時,感到焦慮、擔憂和悲傷是很正常的,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精神病學家Amit Anand說,壓力對你的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在休息和努力恢復身體時,保持你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以下是疾病恢復過程中,防止焦慮和悲傷持續蔓延的方法:

生病期間焦慮不安 六個小提醒遠離絕望

1. 專注於自我照顧

當被確診陽性時,或許可能不知道自己如何被感染的,以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回來。在恢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把精力集中在後悔上面,你可以做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努力恢復健康,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2. 親友的連線支持

與身旁親近的人定期通電話、電子郵件或視頻聊天,跟他們分享你的感受。如果擔心在生病期間需要照顧孩子、寵物或家務等,或許身旁其他家人、朋友或社區成員可以提供幫助。

3. 吃得健康、冥想習慣

可以多補充身體補充營養食物及保持水分平衡。如果身體情況允許的話,請深呼吸、冥想或者伸展肢體以放鬆身體。

4. 心態積極

拼圖、書籍和填字遊戲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避免思緒混淆。Anand博士說,記錄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幫助你理清思路並保持積極的態度。

5. 睡飽充足

身體需要休息才能恢復健康,應避免熬夜到淩晨,不利於恢復。

6. 遠離新聞和社交媒體

網上的充斥混亂資訊令你感到心煩及不知所時,Anand博士說,如果你已經察覺自己有這樣傾向,此時應該休息一下,或者給自己設定一個看電視和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限制。

在恢復過程中,若是常有毫無價值、絕望或內疚的感覺、食慾有明顯變化、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注意力不集中、想傷害自己等危險信號時則需要多加留意。現在人際交流減少了,社交疏離容易提升罹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日常多觀察留意。

【延伸閱讀】

杜絕移工群聚感染 勞動部:廠區1名確診即要疫調

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 延長至6月28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3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2歲女性不孕患者,在接受子宮輸卵管攝影檢查時,先是使用水性顯影劑檢查,結果顯示兩側輸卵管阻塞不通,原以為之後只能靠試管嬰兒療程懷孕,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使用自費油性顯影劑再檢查一次,結果發現輸卵管阻塞狀況竟然通了,最後也順利懷孕。子宮輸卵管攝影配油性顯影劑 提升懷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員工上門送暖,獨居長輩暖心分享心事!今年台灣第一三共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邀請基隆市政府社會處,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財團法人老吾老基金會北屯服務中心以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提供服務對象,針對符合低中收入資格的獨居長者,捐贈背包,保溫瓶,雨傘及乾糧等物資,主要是希望長者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誤認打呼很正常,小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專科醫師同時也是牙醫師黃瀞儀表示,國人睡眠呼吸中止症比例相當高,尤其打呼是高風險族群,不只睡眠品質不佳,影響白天精神、注意力,長期缺氧更增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止鼾牙套、正壓呼吸器能迅速改善,若有睡眠不足、夜晚多夢、頻尿、打鼾、總...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表示,英國近期COVID-19疫情嚴峻,尤其自本(109)年9月發現首例病毒變異株後,感染變異株病例自11月快速增加,截至12月13日累計1,108例,英國當局表示傳播力可能較原病毒株增加7成,刻正評估對疫苗效力影響性。此外,丹麥、冰島、義大利、荷蘭、澳洲亦已報告該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