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國新冠藥物瑞德西韋研發,初步判定效用良好,在台灣已經取得有條件許可,希望7月能輸入1千人次藥物,同時不僅於此,台灣國衛院、中研院、長庚團隊都各自採用不同技術,研發出對抗新冠肺炎的藥物,衛福部強調,科技防疫國家隊亦儼然成形,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暨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美國吉立亞醫藥日前與台灣3家醫院合作,讓台灣能夠參與多國多中心臨床測試。用目前數據來看,應用在患者身上多能有效力,台灣食藥署也已經有條件開放使用,同時有關奎寧類藥物測試,台灣也有許多醫院展開測試,確認是否能增加治療效力。
不僅於此,台灣國衛院、中研院、長庚團隊分別藉由3種方式,來研製新冠藥物。梁賡義說明,國衛院在SARS疫情期間,找到針對冠狀病毒的廣效型藥物,有機會發展成抑制新冠病毒化合物,目前已經有3個衍生物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的能力,預備病毒試驗中。此外中研院也找出,能夠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的蛋白酶抑制劑。
長庚團隊已經找到對新冠病毒治療相當有效的血清抗體,可以針對不同新冠肺炎病毒株,都有對抗病毒的中和效果,抑制病毒能力能有98%,目前正規劃技術移轉,希望能儘速量產投入醫療使用。
另一方面除治療藥物外,病毒與抗體檢測也非常重要,梁賡義說,檢測試劑目前有13件申請專案製造,目前已經有4件同意,包含3件核酸檢測與1件抗體檢測,申請專案輸入共有75件,當中已有19件同意。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食藥署因應國內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協助疾管署依照藥事法取得疫情初期所需檢驗試劑專案進口。同時預估疫情發展,超前部署國內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需求,提供廠商依循類似於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機制,提出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之專案製造及輸入申請。
指揮中心也說,為積極扶植國內產業研發疫情所需的檢驗試劑、藥品及疫苗,會成立專業輔導團隊,盤點國內研發量能,提供諮詢輔導專線及專人輔導,提供至少22家廠商檢驗試劑專案製造輔導及10家藥品/疫苗查驗登記輔導。此外,預防疫情再襲,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並依決議核准1件藥品之查驗登記申請。
▲台灣不但參與瑞德西韋臨床研究,同時也試驗老藥奎寧效力,而國衛院、中研院、長庚團隊,也分別找出3種分法對抗治療新冠病毒。(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圖/NOW健康製作)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