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北智慧醫療領頭羊-亞東醫院張淑雯:智慧醫療的核心仍是醫療

新北智慧醫療領頭羊-亞東醫院張淑雯:智慧醫療的核心仍是醫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提到對未來醫療的想像,許多人都能立刻說出「智慧醫療」四個字,但何謂智慧醫療?要多智慧?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亞東醫院在北台灣的防疫戰爭中表現傑出,疫情也在發展中的智慧醫療上推了一把,加速落實許多項目。副院長張淑雯表示,智慧醫療的核心仍然是醫療,只不過利用科技來改善、創新醫療模式,提供醫護與民眾更多幫助。

「智慧醫院是智慧醫療的實現場域」

目前台灣許多大型教學醫院,在發展「智慧醫院」上日漸成熟,張淑雯說,智慧醫療以醫療為核心,利用各項科技來改善醫療模式,例如透過穿戴裝置將健康數據傳輸到雲端,讓醫護人員可遠端掌握民眾健康;而智慧醫院面向更廣,涵蓋的範圍不只單指醫療行為,包含民眾、醫護人員、場域設備、醫院營運系統等,可以說「智慧醫院是智慧醫療的實現場域。」

亞東發展以民眾為中心 讓智慧醫院更有溫度

張淑雯提到,亞東醫院自2013年起就開始推動各項服務建置,致力於打造符合病人需求、優化員工作業流程、以民眾為中心的智慧醫院,發展重點在於打造便民服務、導入醫療AI將省下的時間花在照護民眾、提升民眾就醫的滿意度,以及讓醫院營運更有績效。

亞東醫院近年來透過網站、app、line以及亞東醫院與遠傳電信發展的遠距醫療平台,將醫院的各項服務有效地提供給民眾,張淑雯說,以各種方式實現「醫療的可近性」,具體實踐降低醫療的不平等。張淑雯強調,「智慧醫院更需要有溫度」,因此導入許多智能服務項目,包含掛號、批價自助服務,無所不在的候診進度電子看板等,減少民眾等候時間;智慧病房系統也可讓醫護即時掌握病人狀態,跌倒率及褥瘡發生率都大幅下降。

疫情下成長快速 AI辨識省時、省力、降風險

科技可以提供更省力、更精準的智慧化服務,節省醫護人力消耗與行政時間,「我們以民眾的角度來推動智慧醫院,讓民眾能感受到來就醫是方便的、被關心的、安心的」,張淑雯表示,尤其在疫情之中,醫護同仁都被激發出許多想像與實踐力。

院內同仁與外部科技企業,秉持「少接觸」與「隔離」之原則,還必須強化病人、醫師、護理及家屬間的照護,加上能AI辨識,辨別儀表讀數與生理狀態的系統,以及通訊設備,在一個月內就走過觀察、構思、打造、驗證、溝通,打造出被稱為「安心兔寶寶」的智慧醫療車,在隔離照護中發揮大功效。


新北智慧醫療領頭羊-亞東醫院張淑雯:智慧醫療的核心仍是醫療

▲亞東醫院副院長張淑雯

同時也導入醫療AI,目前亞東醫院與廣達研發一套「胸部X光自動判讀系統」,具備緊急疾病快篩和自動輔助報告兩大功能,可以針對新發現的氣胸、氣管內管放置過深、新發現肺部腫瘤以及氣腹四大疾病,透過AI系統,第一時間提供資訊,讓院方可以調度人力針對重點病人優先處理,提高診療時效,同時降低醫事人員的工作負擔,讓他們將省下的時間用於照護民眾及病人。

智慧醫院的建置不僅對民眾有利,也能減少許多行政流程耗費的時間、提升醫院營運績效,如電子公文系統、資材管理系統、癌登資料庫、維生系統與節能監測等。透過智能化醫院後勤支援管理系統,建立完整的供應鏈,降低浪費以及提升醫療儀器使用率,來讓醫院的營運更有效率。

智慧醫療發展困境 醫療科技的對話鴻溝

然而,發展智慧醫療全然沒有壞處且一帆風順嗎?張淑雯坦言,省工省時的好處其實同時也是困境。大量創新能否被原有醫療生態接納?包含法規、接受度甚至成效;以及智慧醫療的商業模式,其所提供新增的服務成本需要由誰來吸收?

張淑雯也分享了google health失敗的分析,科技端與醫療端雙方溝通有巨大鴻溝,科技端覺得科技可以解決醫療困境,而醫療端面對病人,有太多不確定以及責任的承擔,無法有太多創新的空間,即便是科技巨擘Google也因此倒下。

產官學三方合作 智慧醫療核心仍是醫療

創新是一種思維的轉變,需要的不只是團隊、工作方法、還需要一個創新的場域,成為帶動組織內創新文化的中心。從Google health的經驗也發現,除了經費與技術之外,更需要一個協助溝通的第三方。

有鑒於此,經濟部技術處於2020年底宣布「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啟用,領先建立國際化的醫療與科技跨領域對話平台,吸引了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率先投入成立首座「未來醫療實驗室」,加上原先投入的醫療院所與商業合作夥伴,透過物聯網整合醫療,以病患為中心、以疾病旅程為場域流程設計的診療一站式創新模式,擴大成為更大的醫療生態鏈。

台灣有卓越的醫療水準與資訊研發能力,只要能跨越鴻溝,醫學、科技、政府三方合作,就能改變並創新醫療照護模式,將不限於醫療院所,可更深入社區、實驗室、影像中心、家庭及長照中心等場域,共同建立以民眾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生態系統。「智慧醫療的核心仍然是醫療,醫療需求則來自於人性。」即使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地方,張淑雯還是十分樂觀,希望能創造更大的產值與價值。

【延伸閱讀】

醫學中心打造雲端病理平臺 楊宗龍創新長談智慧醫療:善醫利病

小腹變大只是胖了? 小心恐是卵巢癌找上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6年約有1000人死於膽囊癌,約占當年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二名。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表示,膽囊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難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且該疾病好發於50~70歲女性,若有膽囊石頭、息肉等危險因子,應特別留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年首波冷氣團報到,氣象局預報指出,今晚入夜開始氣溫逐漸下降,中部以北低溫下探9至10度,南部、東部約12到14度,預計冷到周六,氣溫才會回升。醫師提醒,5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最好注意保暖,以免因為急凍低溫而猝死。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2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女生最喜歡的指甲彩繪百百種,還可依服裝搭配不同的指甲。但北市有一名女性卻深受指甲凹陷所苦,更別說是彩繪指甲了。為什麼會有指甲凹陷的問題呢?其實,指甲透露出許多健康訊號,中醫的觀點來看,指甲更是反映內臟健康狀況的鏡子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中...

閱讀詳情 »

我們的身體常常來者不拒,只要是吃下的、身邊接觸的,都不容分說納入體內。這樣一來,該進不該進的出入隨便,就免不了在體內留下隱患,打發不掉,慢慢地給人們柔弱的身體帶來許多危害,讓人們加速衰老,越變越醜。如果你想百病不生,你想青春永駐,就必須想辦法清除身體內的12種毒素。     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