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來襲 那些食物或營養品可提升自身免疫力來對抗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來襲 那些食物或營養品可提升自身免疫力來對抗病毒?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巴金斯坦醫學雜誌(Pak J Med Sci)

Omicron變異株持續在台發燒,除了做好個人清潔、勤洗手、戴口罩之外,還可做的就是從身體做起,提升自身免疫力,而飲食成了重要的關鍵。到底要如何從飲食中著手,保健食品應該補充哪一種?一起看下去! 均衡攝取營養素,包括:鋅、鐵和維生素A、B12、B6、C及E,對於免疫系統相當重要 已有證據顯示,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像是鋅、鐵和維生素A、B12、B6、C及E,對於維持免疫功能相當重要。由於現在疫情不斷有新的確診個案,大家的生活模式也因疫情受到改變,包括像是飲食方式的改變、睡眠作息和身體活動量減少。而這些改變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身心健康,體重上也可以會發生變胖的情形。

維生素C有助提升免疫力,每天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有哪一種補充劑可以“增強”免疫力、治療或預防任何病毒感染,除了維生素C之外。維生素C為水溶性維生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多存於蔬菜及水果中。每天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

專家因應COVID-19建議13項飲食方針 1、每天吃2杯(4份)水果,像是芭樂、蘋果、香蕉、草莓、哈密瓜、葡萄柚、木瓜、柳丁、黑醋栗、柚子等。

2、每天吃蔬菜2.5杯(5份),像是青椒、大蒜、生薑、羽衣甘藍、香菜、綠花椰菜、青椒。

3、吃180公克全穀,例如未加工的玉米、燕麥、小麥、小米、糙米、山藥、馬鈴薯、芋頭;堅果建議食用杏仁和開心果等。

4、紅肉每週吃1-2次,禽肉類每週吃2-3次。動物性來源的食物,例如魚、魚、蛋和牛奶以及160公克肉和豆類。

5、零食選擇,建議以新鮮水果和蔬菜為主,而非高糖、高鹽或高脂肪的食物,像是手搖飲、炸雞排等。

6、蔬菜不要煮過頭,因為煮太久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流失。

7、選擇果乾、罐裝水果及蔬菜時,以無添加鹽或糖的為主。

8、食物加熱溫度建議:≥72°C。

9、限制鹽的攝取量。

10、油品的攝取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像是存在於酪梨、魚、堅果、大豆、橄欖油、菜籽油、玉米油;而非飽和脂肪,大都存在於肥肉、椰子和棕櫚油、奶酪、酥油和奶油中。

11、每天喝8-10杯水。有助於運輸血液中的營養物質,並且清除廢物、調節體溫。避免所有汽水、碳酸飲料、濃縮果汁及所有含糖的飲料。

12、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將有助免疫力。

13、盡量選擇在家吃飯,避免與他人接觸減少罹患COVID-19的機會。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來襲 那些食物或營養品可提升自身免疫力來對抗病毒? 疫情期間,除了對外做好個人安全防護以外,對內的營養素攝取,更是不可少!8種營養素助抗疫,快筆記...... https://bit.ly/3s4Vjd0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今(13)日出現首位美籍男病患確診,感染源頭更直指向其招待過、短暫來台的4名美國友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定調這起第50例個案為「境外帶入、境內感染」;指揮中心也進一步公布其4名美國友人嫌疑最大的關鍵所在...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第50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確診一名中部50多歲美國籍男性,獨自在台工作,2月24日曾接待4名來台的美國友人(兩對夫妻),其中一對夫妻有1人於2月24日出現冷顫、咳嗽、疲倦症狀,另1人於2月26日離...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的一連串措施走在各國前頭,獲國際一片讚賞,現在卻傳出中國官媒似乎吃味了,發文批評西方媒體近日不約而同地「炒作」台灣抗疫經驗,甚至稱台灣只是地理位置好,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幽默以對,...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是安全的,在台灣,國內確診個案當中更有近半數屬於境外移入,出國返台一樣要觀察14天,但自主健康管理的強度明顯弱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憂心出現破口,陳時中昨拋出「自主健康管理加強版」,他今(13)日進一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