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手媽咪壓力大 易罹患產後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一名34歲的黃姓少婦日前生下第一胎,坐月子期間因時常聽婆婆嘮叨孫子太瘦、餵養不力,以致少婦壓力過大、身心俱疲,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忍不住要發狂,甚至伸手掐住大哭的寶寶,所幸在丈夫陪同下至光田綜合醫院就診,確診為產後憂鬱症,目前正服藥控制。

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楊淑如醫師表示,這位少婦的丈夫在當兵,長期駐守在外縣市,生下第一胎寶寶後,常常餵飽了、尿布也換過了,寶寶依然啼哭不止,導致患者睡眠不足;再加上又受到同住的婆婆常常施以言語舉止上的壓力,以致身心俱疲、情緒起伏大,甚至發生伸手掐住孩子,而丈夫剛好及時發現加以制止,並在陪同就醫下,診斷出罹患了產後憂鬱症。

婦女產後體內荷爾蒙降低的關係,大約有80%的婦女在生產後一周會出現輕微的憂鬱症狀,而這些症狀在2-3週後就會自然恢復,真正的「產後憂鬱症」是在產後一個月左右發生,患者通常會出現情緒不穩、失眠、沒有食慾、注意力降低無法處理事情、呆滯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有施暴或自殺、自殘的傾向,症狀與一般的憂鬱症相同,家人如發現產婦有此傾向,應儘早尋求醫師的治療控制症狀。

楊淑如醫師提醒,坐月子不只是讓產婦調理身體,也是讓產婦們有充裕的時間調整產後的心情,以及學習照顧幼兒的重要關鍵時刻,平時伴侶或親友應給予充分的協助和心靈的支持,而不是一昧的施以壓力,以免產婦得產後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30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在西方國家,這感恩節就像過年一般,會返家與親人團聚,準備豐盛大餐慶祝,起初是為了感謝上天賜與的好收成,後來演變為與親友相聚,一同分享感恩帶來的歡樂。實際上,學會感恩或幫助他人帶來的好處不少,根據2020年9月發表於《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指出,善待及幫助他人有益於身心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別以為罹患新冠肺炎沒什麼大不了,只是對肺部造成傷害而已,最近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The Lancet Psychiatry)上新發表的1項研究顯示,康復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精神疾病,例如焦慮、憂鬱和失眠。 研究作者之一、牛津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Paul Harri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4歲的許先生曾做過右髖關節置換手術,有次跌倒後四肢無力、無法行走,並有尿滯留的情形而送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頸椎椎體後方有非常厚且骨化的後縱韌帶,磁振造影檢查也顯示有脊髓壓迫損傷,為連續型的後縱韌帶骨化症合併嚴重的脊髓壓迫,因侵犯太多節段,以後位椎板成型手術進行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