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生兒「大便有血絲」怎麼辦? 小兒科醫師教新手爸媽解決之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生兒大便有血絲怎麼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淳翔觀察,不少新手爸媽照顧新生兒,一遇到大便有血絲往往驚慌不已,其實新生兒少部分會遇到血便狀況,首先要排除病毒性腸胃炎,再來才會考慮較常見的食物蛋白過敏導致直腸發炎。

張淳翔表示,食物蛋白過敏導致直腸發炎通常需臨床診斷,只要將懷疑的過敏原移除之後,症狀改善就能確診,一般如果是喝配方奶的新生兒,建議使用水解蛋白奶粉,以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性。

另一方面,全母乳哺育的媽媽又該怎麼辦呢?醫師建議,通常只要媽媽的飲食限制蛋白質後,臨床上,新生兒的血便會在1到2周內消失。

張淳翔指出,若新生兒症狀未得到改善,就需進一步瞭解媽媽是否有攝取到牛奶蛋白,如果確定飲食中已排除牛奶蛋白,且經過2周新生兒仍有血便症狀,媽媽飲食中的蛋和大豆蛋白則可以考慮做限制。

在母乳新生兒中,會有偶而反覆血便狀況,張淳翔強調,有時候是因為媽媽的飲食攝取到微量的誘發蛋白質,如果這樣的血便是微量且可自癒,並且沒有很常見的話,建議維持現階段程度的飲食限制及保持警覺即可,不用再另外加以改變或更嚴格限制。

不過,如果新生兒還是有反覆且常見血便,醫師分別建議,可將母乳改成水解配方奶,尤其是當母親認為飲食限制非常的困擾,或是本來就因為別的原因(要回歸職場)想要停止母乳哺餵。

若想繼續使用母乳,張淳翔說,如果只是輕微的疾病表現,沒有其他腸胃不適、哭鬧、生長遲滯等狀況,只要媽媽願意繼續母乳哺餵,並且維持其限制蛋白飲食,雖然並沒有很完整的研究,但對新生兒的傷害目前認為是較低的;以研究顯示,27位媽媽在選擇自身飲食只限制牛奶攝取,而非全面限制蛋白質,經持續追蹤,寶寶在6個月大時都已經無血便症狀。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胯下一摸「多兩顆」!胖熟男羞就醫 下體流汁、飄惡臭才知麻煩大

抗癌突破!國衛院找到人體「鬼滅基因」 能抑制預防攝護腺癌轉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女性子宮破裂是指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於分娩期或妊娠期發生裂傷,為產科嚴重並發症,威脅母兒生命。主要死於出血、感染休克。子宮破裂絕大多數發生於妊娠28週之後,分娩期最多見,那麼,是哪些原因可引起子宮破裂?有哪些先兆表現,從而能及時預防呢? 1、人工流產手術做太多沒有採取切實有效的避孕措施,經常意外懷孕,...

閱讀詳情 »

在台灣置換人工膝關節已相當普遍,但仍存在大約1%至3%的感染率,人工膝關節一旦發生感染其治療過程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過去病人須施以抗生素治療長達六週之久,長期施打抗生素對身體的傷害不在話下。當本身具有關節功能與殺菌能力的「含抗生素人工關節」出現後,不但提升治療效果,還能讓患者減少住院時間與挨針受痛的苦...

閱讀詳情 »

吃完飯打個飽嗝,會給人帶來酒足飯飽的“幸福感”,一般來說,打嗝沒有什麼現實功能,只是一種生理反應。但是經常打嗝可能提示你的胃不好而有高血壓的老年人打嗝止不住更要注意保健了,這可能是腦中風的先兆。 人為什麼會打嗝 打嗝其實是人類進化的產物,停止打嗝非常困難,原因之一是這個過程...

閱讀詳情 »

我在三、四十歲時,膝蓋骨痛得很厲害,上幾級台階都要扶牆而行,醫生診斷為膝蓋骨變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質增生。​ ​ 醫生還說沒有什麼特效藥,這是人開始老化的常有病,給我開了些風濕止痛藥。​​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空腹服了這種藥,結果胃痛大發作,又痛又吐,上醫院打了二瓶吊針才好,原來這種藥空腹不能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