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血液中鎂含量能預示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血液中鎂含量能預示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Feng Yu/Shutterstock

荷蘭的一項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血液中的鎂含量可能與晚年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有關。據研究顯示,與血液中礦物質含量較高或較低水平的研究者相比,中等水平的患者較少患痴呆症,該項研究的報告也刊登於9月20日的《神經病學》。

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作者——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流行病學家Brenda Kieboom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得出的研究結果很有趣」。研究並沒有證明血液中鎂含量的過高或過低會導致痴呆,相反,它僅顯示了血鎂水平與痴呆風險之間存在關聯性。Kieboom表示:「還需要通過額外的研究證實這些發現。但他們相信,如果他們堅持在此領域深究,測量鎂含量的血液測試可能有一天能夠用來幫助確定誰患有發生痴呆的風險。」

根據往年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鎂可能引發老年痴呆病症的方式。第一種方式:鎂調節大腦中的受體,在記憶和學習中起重要作用,一旦鎂的含量出現異常,記憶和學習的腦部功能將會受到影響。第二種方式:血液中鎂含量較低會引發炎症,進而加大患老年痴呆的風險。

Kieboom博士的研究對象為生活在荷蘭鹿特丹市的近10,000名老年人。研究開始時,參加者的平均年齡為65歲,研究人員對每一個研究對象進行痴呆症患者進行篩查,測定血鎂值。隨後,研究對象平均都被被跟蹤研究了八年,看八年後患老年痴呆的人群與之前測試的相對應的鎂含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研究人員根據血鎂含量將人群分為了五組,他們發現,在研究期間,血鎂最高和最低的人群中發生痴呆的可能性比中間組大約多30% 。但在研究中,幾乎所有研究對象的鎂含量都在醫生認為正常範圍內。根據國家醫學圖書館的資料顯示,正常血鎂水平範圍為0.85毫摩爾/升(mmol / L)至1.10 mmol / L。研究中最低組的鎂含量為0.79 mmol / L或更低,最高組為0.9 mmol / L或以上。

研究人員指出,儘管有所發現,但這項研究也具有局限性。例如,在研究開始時,鎂含量僅測量了一次,鎂含量在後來的研究期間是可能發生變化的。僅用測量了一次的數據就得出結論未免有些不夠嚴謹。同時,血鎂水平不可能完全代表人體內礦物質的總量。

在七、八年前,醫生是比較鼓勵老年人多補充鎂元素的,他們表示足夠的鎂元素可以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風險,若鎂元素不足則會加大患病的風險。儘管Kieboom博士的研究還不夠有權威性,但是可以看出,鎂元素足夠多也不一定就說明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降低,身體內元素過少或者過量都會對健康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不過量補充某一種元素,這也是為此健康的必要手段。

 

 

 

 

 

相關推薦

癌症病友發燒可能是身體免疫力下降受到感染所引起,可別因一時輕忽而延誤治療,當心併發更嚴重的後果。 一般民眾平時小發燒不要緊,但癌症病友可要特別留意,因抗癌過程辛苦,身體難免較虛弱,醫師提醒,癌症病友的身體處在特殊情況,所以可能外表看起來只是小發燒,但其實身體已經嚴重感染了,建議如果體溫比平常高1度以...

閱讀詳情 »

藥物放在冰箱才不會壞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許馨丰指出,不少上了年紀的慢性病患認為冰箱是萬能的,可以讓食物保鮮,也可以存放藥物,但大部分藥物都不可以放在冰箱裡,否則容易受潮變質。 許馨丰表示,不少人有存藥習慣,例如,感冒就醫領藥,用藥1、2天,自覺痊癒了,就不中斷用藥,將藥物存下來,...

閱讀詳情 »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民國107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8萬人,由於年節期間失智者走失意外頻傳,未來失智人口快速增加,走失案件也隨之上升,呼籲民眾加入友善天使的行列,主動關懷社區中失智者。 賴德仁認為,走失事件頻傳是失智人口增加過程可預期的現象。但因方向感、判斷力等障礙,加上欠缺問題解決能...

閱讀詳情 »

肺癌近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死亡率更同時高居台灣及美國癌症之冠。看準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量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第1次在台灣成立跨國實驗室,針對肺癌展開為期5年的合作計畫,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以發展精準的治療方法。 肺腺癌為台美病患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