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把握黃金治療期低溫療法

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把握黃金治療期低溫療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迎接寶寶的到來是全家人最開心的一刻,但生產過程存在很多變數,其中最不樂見的情況之一就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每一千名活產新生兒約1至8位可能會發生此現象。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呂怡萱醫師指出,當胎兒在生產前後無法獲得足夠氧合或血液灌流時,引起代謝性酸血症及缺氧性腦病變,就是所謂的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是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孕婦發現胎動變少 就醫後竟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一名懷孕38週的媽媽,產檢過程正常,懷孕過程也未有不適,直到生產前兩天發現胎動變少,緊急就醫後發現胎兒窘迫合併胎兒心跳下降,因此緊急剖腹產。呂怡萱醫師說明,男嬰出生後沒有自主呼吸、心跳慢、四肢張力低弱,經新生兒緊急復甦處置後,恢復生命徵象,確診為缺氧性腦病變,因此出後兩小時後進行全身性低溫治療,經72小時完成治療,目前也未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並持續門診追蹤。

新生兒低溫療法 為缺氧腦病變寶寶帶來新曙光

呂怡萱醫師解釋,缺氧不僅會對器官造成傷害,嚴重還可以因缺氧性腦病變導致包括如腦性麻痺、癲癇、視力或聽力缺損等長期神經學後遺症,所幸近年來,低溫療法為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寶寶帶來新的曙光,針對出生週數大於36週、出生體重大於1800克符合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把握出生後黃金六小時內,藉由特殊體溫監控調節儀器,利用全身性或是局部頭部低溫方式進行治療72小時,將病嬰的核心體溫維持在33至35度,低溫治療期滿再逐漸將體溫回溫。

懷孕過程發現異常 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 

包括早產、胎盤或臍帶功能不佳等都可能埋下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的危險因子,不過目前低溫療法已被許多研究報告證實,能顯著降低新生兒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發生率。呂怡萱醫師強調,懷孕過程除了接受規則產檢外,也應提高警覺,若發現有任何異狀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降低遺憾發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從除夕返鄉開始,初一出遊與初二回年家,很多人都已經連續數天長時間開車,造成身體疲倦不堪,加上高速公路堵車走走停停車況,精神很容易陷入「迷茫狀態」,車陣中經常發生小擦撞,不但讓塞車更嚴重,自己的行程也嚴重被打亂。醫師提醒,開車前最好能有良好的6個小時睡眠,確保精神專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農曆新年又到了!家家戶戶除了團圓吃年夜飯之外,不免俗地也會摸兩把開心一下,有些人小賭怡情,但也有些人方城之戰廝殺到天亮,加上過年期間大魚大肉,飲食不均衡、作息不正常都容易危害健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週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提醒,長時間久坐不動,造成血流速度過慢淤積,容易導致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親朋好友團聚圍爐的時光,家中大廚總是為了準備一桌子的年菜傷腦筋。團聚時常不自覺過量食用年菜,攝取超標的熱量,在年節過後身材圓了一圈,不僅增加身體負擔又引發身體健康的危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團隊,傳授健康飲食技巧,教民眾兼顧低澱粉、少油、少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田柏升綜合報導】為什麼總是下背痛?醫師表示,薦髂關節症候群需要納入下背痛臨床診斷之一,症狀類似坐骨神經痛,輕微者以藥物、復健、物理治療等緩解,嚴重且慢性者,可考慮關節內注射及神經燒灼、電刺激等治療快速控制疼痛。6至8成人曾有下背痛 治療首要排除急迫問題根據研究,約60%-80%的人一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