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生兒若出現這5症狀 恐為黃疸須盡速就醫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普遍可以觀察到的現象,黃疸的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在外的現象,而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依照每個嬰兒的代謝能力和相關身體狀況會有所差異。正常的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有黃疸,出生後第2至3天逐漸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2個星期開始下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信中說明,依照高黃疸定義不同,2至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兒可以在第1周觀察到高黃疸現象。雖然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但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則需考量是否有特殊致病因素並考慮治療。不正常的黃疸或是病理性的黃疸有以下5個現象:

1. 特別早發:例如第1天就出現黃疸,常和溶血性疾病有關,需積極治療。

2. 上升過快:表示體內有大量膽紅素被產生,如溶血性疾病。

3. 膽紅素數值過高:過高的膽紅素可能通過血腦屏障,對基底核造成神經傷害,這也是新生兒黃疸最要避免的併發症。

4. 直接型膽紅素過高:意味肝臟排出膽紅素的機轉有問題,可能有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等嚴重肝膽疾病,須積極治療。

5. 過久的黃疸:超過2星期的黃疸均應檢驗是否有直接型膽紅素過高的現象,排除可能的病理性高黃疸原因。

  所有新生兒在回家前都會測量黃疸數值,幫助評估高黃疸的風險。其他如餵食不佳、體重增加不理想、24小時內出現黃疸、溶血性疾病(如和母親血型不合或是蠶豆症)、不足月的新生兒、頭血腫、身上有瘀青或是前一胎有高黃疸的狀況,都是黃疸風險較高的族群。

  照光治療是目前最有效且普遍使用於高黃疸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需要換血治療的機會。照光治療需在醫療單位進行,只有特定波長的藍光有促進膽紅素排出的效果,照光的方式、器材和在嬰兒身上所應達到的照度也有一定的標準,護理也需注意相關的副作用。

  黃疸時停止母乳哺餵並非必要,接受照光治療通常可以持續哺餵母乳。黃疸太高、持續太久或是寶寶有其他狀況如活力、尿量減少、對照大便卡顏色太淡等應就醫做進一步診治。黃疸很常見,但嚴重高黃疸並不多,爸媽如能對黃疸有更深的認識,可以降低發生高黃疸的風險和減少不必要的焦慮。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隔10個月,又見有自中國輸入的境外移入新冠肺炎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新增2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其中1人是浙江台商,雖持有陰性證明登機,卻在返台12天後,出現發冷及發燒症狀,檢驗確診;另1人則為印尼籍20多歲女性移工,在檢疫期滿前採檢確診。 國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隔10個月,國內今(8)日又見有「中國輸入」的境外移入新冠肺炎個案。由於該浙江台商是在返台12天後才出現症狀確診,感染源究竟在兩岸那一邊?格外引發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該台商返台後就入住一人一室的防疫旅館,但返台卻是途經當時正連夜大採檢的上海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胖到昏迷!一名35歲、身高只有160公分的女子,因為罹患乾癬,使用類固醇導致中央型肥胖,還有嚴重糖尿病,偏偏後天飲食又失調,習慣靠大吃大喝緩減工作壓力,為了健康,決定接受減重手術,沒想到術前卻又加倍大吃特吃,短短2周再爆增10公斤,體重達到145公斤新高點,還在醫療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噴一下」快速緩解鼻塞,當心依賴市售鼻噴劑,反噴出問題。一名34歲女子就因容易過敏,常嚴重鼻塞到無法入睡,而習慣使用市售鼻噴劑,只要用藥物噴一下鼻子,鼻塞就能快速緩解,沒想到最近鼻塞卻嚴重到連噴藥也無效,甚至加劇,就醫檢查診斷為「藥物性鼻炎」,正是因為不正確的用藥習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