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婦人下背痛逾半年 確診揪出薦髂關節病變

  1名55歲的盧姓婦人到院自訴,臀部到髖關節疼痛超過半年,曾經求診多家骨科診所及醫院,但都診斷為腰椎長骨刺,復健了2個多月也沒有改善,只好繼續求醫。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黃伯仁說明,婦人疼痛範圍從臀部後面、腹股溝前面到大腿外側,且10年前曾因車禍發生壓迫性骨折,做過胸椎骨釘融合手術。經評估症狀後,另外安排特殊理學檢查,終於找到婦人疼痛的根因在薦髂關節。

  薦髂關節位於腰椎骨及骨盆腔交界,本來就是個不太會活動的關節。黃伯仁分析,婦人之所以在其他醫療單位找不到病根,是因為薦髂關節病變無法直接由核磁共振確診。為婦人施行薦髂關節注射與神經燒灼手術,發現病情會獲得暫時性改善,於是再利用核子醫學影像檢查證實存在薦髂關節病變,實行薦髂關節骨釘固定手術後,讓婦人如獲重生。

  黃伯仁指出,單純下背痛通常有15%找不到原因,往往被歸為慢性肌腱炎、退化或是坊間最常講的長骨刺壓到神經,但事實上,有些在核磁共振或在X光上看不到明顯滑脫、移位或神經壓迫的問題,以致於慢性下背痛的病人始終找不到正確診斷。

  黃伯仁表示,薦髂關節之所以會發生病變或失能,可能原因是曾經受傷、長期姿勢不良、懷孕、做過胸腰椎融合手術,或其它不明原因,讓薦髂關節失去支撐身體功能。他建議找不到病因的慢性下背痛病人,可以從幾個線索判斷是否需要跟醫師討論薦髂關節病變。(一)慢性下背痛超過3個月以上,無法得到明確診斷。(二)痛的地方集中腰、臀部的地方,且痛會轉移到腹股溝、大腿後側。(三)曾經做過胸椎手術。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春節假期「人流管制」方案出爐了!出門先看清楚。交通部觀光局今(3)日宣布,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為減少連續假期旅遊景區群聚效應,將針對所轄13個國家風景區及25家觀光遊樂業實施總量管制、預警分流遊客及防疫措施。 今年農曆春節連續假期(2月10日至2月16日)預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在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大規模群聚之後,再度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便宣布,為加強各級學校防疫整備及校園環境消毒,決定把寒假延後至2月22日才開學。因應延後開學的照護需求,指揮中心同時也宣布家長得比照相關規定申請防疫照顧假。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下午出席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個案+0,但境外移入再多2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17、918皆為自印尼入境的男性漁工,搭乘同班機來台工作,且兩人迄今都沒有任何症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917及918均為印尼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採購新冠肺炎疫苗,疫苗還沒真正到手,但外界針對採購過程的質疑及爆料已經不斷,一說有吳姓立委介入、一說指揮中心購買輝瑞BNT疫苗支付的5千萬美元訂金被退回,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日重話回應「連5千塊都沒有!不要說5千萬了」,強調絕無此事,並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