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指疼痛動彈不得 手指過度使用成板機指

  1名男子到復健科門診,自述因清明節掃墓,整個下午都在除草,隔天覺得中指下的手掌有點痛,第3天情況更嚴重,抓握東西或手指彎曲伸直時還會發出喀拉的聲音,因此擔心是不是中風。經診斷,上述的症狀其實是「板機指」,正式醫學名稱為「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厲家珍解釋,板機指好發於中指和拇指,患者開始出現的症狀是手掌之掌指關節處有疼痛感,覺得握東西有困難,手指彎曲時不易伸直產生彈響聲,情形類似扣板機,故得其名;嚴重時手指可能會固定於彎曲位置,必須靠另1隻手來幫忙患側手指伸展,若拖延病情甚至會導致關節攣縮。

  此症發生常見的原因多為手指反覆彎曲過度使用,導致肌腱與腱鞘因磨擦而產生發炎腫脹,因此卡住而伸不直。從解剖學來看,掌骨遠端處有1個類似滑輪的環,稱為「滑車(pulley)」,手指屈指肌腱通過此環,收縮時手指便彎曲。當手指過度使用,造成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磨擦,就會產生發炎、腫脹、狹窄的現象,導致肌腱無法自由滑動。

  厲家珍建議,當症狀較輕時,讓手指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以物理治療(按摩深層肌腱、牽拉肌腱、關節活動、熱敷、超音波、電療、蠟療)或使用副木固定,都可以幫忙緩解症狀。若配合消炎止痛藥後症狀仍持續,則會局部注射類固醇,最後手段才是手術治療。

  此外,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重複性動作,譬如長時間的打字、使用滑鼠、滑手機,或是長時間緊握鋤頭、切菜、拿剪刀、抓握其他工具等,尤其是急性嚴重疼痛的病患更需要充分休息,才有利於損傷肌腱恢復,避免疾病復發。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本土疫情已經趨緩,但不想增加染疫風險,不少台灣人這一陣子都想盡辦法減少外食,避免產生無謂的接觸,甚至紛紛改變原本的飲食型態,宅在家自行料理,要吃什麼才能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國內營養師大推快用咖哩入菜! 國內疫情爆發以來,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每個月兩次分享防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越吃越少,當心是「老人厭食症」大警訊!尤其國際研究結果發現,有「老人厭食症」的人,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沒有的人高出2.5倍,失能的風險也顯著增加40%,董氏基金會進一步提醒民眾,銀髮族一旦開始有厭食現象,未來有更高的比例會衰弱甚至失能。建議食物的選取:以容易咀嚼、消...

閱讀詳情 »

潘以泓/台北報導 致力於推廣植物精油的現代精油協會今日(10/2)舉行了一場寵物精油活動,將近4000名主人帶著心愛的寵物、毛小孩參與活動,除了貓狗等大眾常見的毛小孩之外,像是烏龜、肥鼠、天竺鼠、蛇等各式各樣寵物都現身線上寵物精油活動,現代精油協會理事長熊觀明提到,這是史無前例的活動,舉辦這個活動的...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政府於10/2-3設立長者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大型接種站,為縣籍65-74歲及具原住民身分為55-64歲以上施打,今日縣長楊鎮浯巡視各鄉鎮大型接種站,有感施打作業順利流暢秩序非常良好,感謝長者踴躍接種,四大接種站預計接種約2,200人,常住人口的覆蓋率逐漸提高,金門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