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防腸病毒! 孕媽咪是關鍵

新生兒防腸病毒! 孕媽咪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近半數為新生兒,且有6名新生兒不幸過世。該署特別提出呼籲,孕產婦及一般民眾一定要對新生兒腸病毒有所認知,做好防護措施。

特別注意出生7天內新生兒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邱南昌主任表示,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為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腸病毒類型,新生兒可能透過產前母嬰垂直傳染、生產過程中接觸受病毒汙染的母體血液、產道分泌物、糞便等,或出生後接觸腸病毒患者而感染腸病毒。

新生兒感染初期會有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易演變成心肌炎、肝炎、腦炎、敗血症等重症。邱南昌主任提醒民眾應留意新生兒的健康情形,特別是出生7天以內的新生兒,一旦有上述初期症狀,務必儘速送醫治療。

準媽媽防護措施相當重要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陳治平理事長指出,防範新生兒腸病毒,準媽媽的防護措施相當重要,懷孕期間、生產前後應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出入人多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並儘量避免與患者接觸。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肌肋痛等症狀,或家中有其他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此外,媽媽們產後如還有不適症狀,可先向醫師徵詢,再決定是否哺餵母乳;如要哺餵母乳,建議改以奶瓶盛裝母乳,由健康家人協助餵奶,並留意集乳時的手部衛生。

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

疾管署表示,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1歲多女童,7月中旬起因陸續有發燒、肢體紅疹、肌抽躍等情形就醫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所幸經治療後病情改善並已出院。今年累計2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有9例為新生兒。近期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惟今年已出現52例腸病毒71型散發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

5歲以下是重症高危險群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避免接觸嬰幼兒等;如發現嬰幼兒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確保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9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馬鈴薯療法: 將1個馬鈴薯煮熟後,剝皮搗爛,加少許凡士林調勻,放入瓶內。然後取適量塗在腳裂部位,可取少量涂裂處,每日1-3次,數日見效。 茶葉療法:將茶葉用嘴嚼碎,敷於患處,用紗布或膠布包好,裂口會很快癒合。  塑料袋療法:將塑料袋套於皸裂的腳後跟,然後再穿上襪子和鞋,腳後跟就不會再裂了...

閱讀詳情 »

火龍果,好食不僅為其肉,還有其皮,但是貌似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因為我們的潛意識中,果皮就是用來丟的,看完下面火龍果皮的好處的介紹你就會從新認識它哦! 火龍果的果皮含有非常珍貴的營養物質——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劑,強於胡蘿蔔素10倍以上,且能在人體血液中保存活性7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今天冬至,大家都會吃湯圓,吃了湯圓就表示長了一歲了!花蓮慈濟醫院在日前特地舉辦「創意湯圓DIY教學」活動,由該院中醫部黃明雯中醫師分享冬令進補原則,還有營養師徐鼎翔教導大家做出低熱量的「五彩水晶茶湯圓」,讓全家大小一起DIY,溫暖團圓過冬至。徐鼎翔表示,水晶茶湯圓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腸病毒疫苗即將上市!國光生技自行研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目前進入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16年完成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並提出藥證申請,最快2018年可上市。據統計,近十年來全球累積腸病毒感染病例約為600萬例,輕者類似一般感冒,重則併發心肌炎、腦膜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